返回

第二十二章 朕弄死他们(求收藏) (1/2)

晚上。

皇帝陛下开始批阅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奏本、题本,不多时便批阅到了常山送来的那一封。

凉边县知县的啊。

皇帝陛下还记得这位小知县。

毕竟,这通篇的大白话也只有他一个会这样写了。

说实话。

瞧了那么多的奏本、题本,也就常山的这本让他瞧着最为轻松。

不用逐字逐句地琢磨,那可不就省心了?

瞧瞧吧!

他也想知道知道,这个小知县又折腾出了些什么事情!

哦,这小知县以朝廷的名义建了几个小工坊?

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胡闹!!

皇帝陛下皱了皱眉头,继续往下瞧。

给百姓管饭,还给发工钱?

皇帝陛下砸吧砸吧嘴,暗自点了点头。

如今这时节,凉边县的百姓家中恐怕都没余粮了吧。

这小县令能借着做工一事供百姓吃喝,确实是比直接开仓放粮更为聪明。

倒也不算胡闹。

皇帝陛下心情缓和了些,眉头也舒展开来。

已经在丈量土地准备建新县城了?

用水泥的话,那倒是不错!

只是不知道这小知县能否完全掌控得住。

建城可不比建房子。

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嗯?

还给附上了城邑图?

朕瞧瞧!

翻到后面夹在奏本里的图纸。

打开一瞧。

嚯!

还真有模有样啊!

这种人才,去凉边县当个小小的知县,还真是屈才了啊!

不仅能拿出如水泥方、粗盐提纯方这种可以传世的利国良方,还能画出如此精良的城邑图。

再加上其奏本中所提出的某些设想。

这妥妥的就是个治世能臣啊!

皇帝陛下爱才心切,有心想下旨招其回朝。

但想了想,回来做什么?

朝堂上也没合适的位置给他,与其在朝堂上被那些老狐狸磋磨,还不如继续留在凉边县。

若真能将凉边县给朕治理好了。

那不也是大功一件?

到那时,朕再论功行赏,不是理由更加充分了?

对!

就这么办!

小知县想要建城就让他建吧!

反正也不需要朝廷拨款,随他折腾。

而且。

他也很想知道,用水泥建城最终会建出一个什么样的城池。

工部一早就根据方子将那水泥给造了出来。

为检验效果,皇帝陛下直接令工部在皇宫中修了一段水泥路。

效果自然极为喜人。

水泥的强大功效直接将朝中众臣震惊得直呼“天降祥瑞”!

皇帝陛下暗笑。

水泥确实可以称之为“祥瑞”!

但却不是“天降”!

皇帝拿着常山的奏本继续往下看。

咦?

这香皂竟然也是这个凉边县知县捣鼓出来的?

还有进上?

“德喜,去把凉边县知县随奏本进上的东西给朕搬上来!”

皇帝陛下吩咐道。

身边的大太监躬身领命而去。

皇帝继续翻阅奏本。

呦,这小知县还挺懂事,又把方子一起进上了啊!

不错!

确实是个忠心的!

用香皂收割贵族、富户们的钱财?

也只有这小知县才会想出这么巧妙的歪点子了。

与民争利?

不不,这香皂就不是卖给普通百姓的。

谈不上与民争利!

皇帝陛下自己下意识地点着头,显然已同意了常山的论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国库的银子是有,但那是要用于国事的。

军费、赈灾、官员们的俸禄。

一个国家的运转。

每一项、每一宗都得要钱!

皇帝陛下平时的花用,都得从自己的私库拿钱。

遗憾的是。

皇帝陛下虽是一国之主,但自己的私库却存银不丰。

以至于平常想要给下面发点赏赐,都得用各地进献上来的各种贡品代替。

御赐的银子可以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