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边县。
全县大丰收。
县衙发放的新农具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赞誉。
尤其是那几个怪模怪样的新农具,收获粮食的速度竟比人力快上数倍不止。
历时十天,全县的庄稼就被收割一空。
交了田税之后。
百姓们恍然发觉,自家今年竟收获颇丰。
仓中竟也有了余粮!
可喜可贺!
至此。
凉边县官府在百姓们的心中,地位无限拔高。
这不。
趁着天气还未完全转凉,常山又命人在闲置下来的田地中种上了莱菔(也就是大白萝卜)和菘菜(就是早期的白菜)!
凉边县的百姓们一看。
官家都在种了。
他们也种!
你家种半亩,我家种一亩。
每家每户的种植数量虽然不多,但架不住全县的百姓都参与了啊。
大家一起来种菜?
今年凉边县的莱菔和菘菜怕是要泛滥了啊!
趁着无人之际,孙尚溜进了后衙的书房,“大人!这么多的地都拿来种菜?吃得完吗?”
那可是两千多亩的地啊。
全拿来种菜,那得吃到什么时候啊?!
常山笑问:“菜多还不好吗?”
孙尚摇头道:“也不是说不好,主要是一下子种那么多出来,咱们牟足劲儿的吃,恐怕也吃不完!”
若放坏了不就可惜了嘛!
常山道:“你放心,吃得完!吃不完也没关系,我会想办法的!”
那地,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拿来种菜。
制盐工坊制出的盐太多了,又不能卖。
索性跟这批菜一起制成榨菜、咸菜之类的产品,不仅口味多样,还十分的耐储存。
做得有特色一点,说不定又是一项可以进钱的买卖呢!
官方不让贩卖私盐。
可却没说不能售卖腌制品啊!
妥!
孙尚不知常山的打算,还在头疼道:“可这菜收上来,咱们也没地方放啊!新、旧两个仓廪如今都装满了粮食,还有一部分都没地儿存放,如今还都堆放在城内的一处空宅子里呢!”
凉边县的仓廪本就不大。
后来常山又着人从其他州府购买了许多粮食回来。
再加上今年多开出那么多田地的产出。
就算后来又增加了四个仓廪,居然也没能将所有粮食都装进去!
这不。
那李三石如今还在加班加点地带人修建新仓廪呢!
常山不以为然道:“距离收获时间不还有两个多月嘛!不急!不急!”
农忙结束。
更多的劳动力将闲置下来。
与其让这些劳动力躺在家里猫冬,还不如将他们塞进工坊为凉边县的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也别闲着,鸡鸭鹅都养起来!
温饱解决了。
也是时候丰富一下百姓们的饭桌了!
常山喜滋滋地盘算着。
天气渐渐转凉。
各个工坊已经走上正轨,好不容易有了点空闲,常山又将主意打到了冬季取暖上。
依着现在的条件,做土暖显然是最好的。
但是。
又考虑到凉边县百姓的生活水平,常山犹豫再三拿出了火炕的制造图纸。
是的。
大魏朝是没有火炕的!
在这里,大家有钱没钱,睡的都是床。
有钱的人家多用的是拔步床。
普通农家也会打一张架子床来用(就是古装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床)。
实在没钱的人家,找几条木板拼在一起也能凑合着用。
也就是点木料和做工的区别。
常山挺喜欢睡床的!
尤其是他房间里的那张拔步床,整得跟个缩小版的小房间似的,睡在里头安全感爆棚!
睡眠质量也是嘎嘎香!
可惜啊。
这床春、夏、秋三季睡着都没问题,可到了冬季就没那么好睡了。
被子再厚,刚钻进被窝的那会儿也是冰冷一片。
好一会儿才能暖过来。
大魏朝没有电能,自然也不会有电热毯。
在不考虑暖床丫头的情况下,单靠着一个火盆硬抗整个冬天,常山光是想象就觉得冷。
这火炕,必须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