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岳升、姜慧一看这阵势,似乎是没有反抗的余地,只好举起手站起身来。
一个蒙面壮汉上来把姜岳升的双手反卷,然后用绑扎带快速绑好。
蒙面壮汉似乎发现了姜岳升的左臂是假肢,于是翻开姜岳升的袖子看了几眼,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于是推了姜岳升一把,命令道:“快走!”
他们刚向门口走了三四步,突然从小店的窗户、后厨和门外,又冲进来一伙穿迷彩服的小伙子,能有几十个,手里都拿着野战部队用的大功率激光枪,把前面那伙五个蒙面壮汉围在了中间。
“都别动!放下武器!”一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子大喊。
五个蒙面壮汉似乎也感到很突然,一下子都愣在了原地。
“放下武器!”
穿迷彩服的小伙子再次大喊道。同时用瞄准器的激光,射在了其中一个蒙面壮汉的脸上。
被几十道瞄准器射出的激光照在脸上之后,五个蒙面壮汉立刻崩溃了。马上乖乖地跪在地上,把手里的激光枪平放在地上。
几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子上来拿走了地上的激光枪,又过来几个人迅速地把几个蒙面壮汉按倒在地,用绳子五花大绑起来。
接着又过来两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子,解开了姜岳升手上的绑带。
“撤!”
随着一声令下,这群人迅速地抬着五个蒙面人、带着姜岳升和姜慧,很快便消失在了餐馆旁边的一条小巷里。
鉴于姜岳升和姜慧的身份再次暴露,组织上为了保护他们,决定再一次把他们俩安排在一个军事基地。
只不过这个基地比永兴岛的基地规模大很多,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可以工作、可以生活、可以娱乐。
在茫茫的藏北无人区深处,在美丽的木孜塔格雪山的南麓,有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叫雪景湖。
姜岳升和姜慧的新家就在雪景湖的湖畔。
要不是亲眼所见,姜岳升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单体建筑。
在雪景湖的北岸,竟然有一个方圆十几公里的超大建筑,而且是一个单体建筑,面积几乎跟雪景湖的面积差不多。
姜岳升见此情景,便想起了小时候学的语文课文《阿房宫赋》里的名句,“……覆压三百余里……”。
姜慧也被眼前这壮观的景色镇住了,尽管她在月球上看见过广袤、无垠、深邃的宇宙,但是那种空旷、无边和深邃的感觉,与眼前的人造庞然大物给她的震撼感截然不同。
她忍着高原缺氧的痛苦下了吉普车,伸手扶着观景台的栏杆,俯瞰着自己的新家园。
“这其实是个超级大棚。”
陪同他们的军官向姜岳升和姜慧介绍道。
“机关、工厂、研究所和生活区,都在大棚下面。”军官说道。
“哦……真是太大了!”姜岳升赞叹道。
“里面的气压与外面一样,但是氧气浓度比外面高一倍多,你们进去就知道了,不会有缺氧的感觉。整个大棚都是密封的,有几百台制氧机不停地给大棚里面补充氧气。”军官继续介绍道。
“里面温度怎么样?”
姜岳升被观景台上凛冽的寒风吹得有些发抖。
“里面的温度跟夏天差不多。大棚里面是靠湖水在白天吸收太阳光来调节温度。”军官一脸自豪地解释道,“我们走吧!马上就到了。”
陪同他们的军官担心姜岳升和姜慧在观景台上待久了会缺氧。
因为这观景台在通往基地的最后一个垭口上,高度有海拔5467米。
每个第一次来基地的人,在经过这个垭口观景台时,都会忍不住下车观看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奇观。
不经常在高原上生活的人,在这个高度上,一般都会有高原反应。
不一会儿,他们就驱车来到了超级大棚的一个进口。
军官带着他们先下车进入安检通道,然后就进入了超级大棚。
姜岳升抬头一看,又被震撼到了!
大棚顶大约有五十多米高,由一根根的银灰色的钢柱和一根根悬吊在钢柱上的斜拉索支撑,斜拉索的上面蒙着可以改变透明度的篷布。
篷布就像波浪一样,绵延不断地伸向远方,一眼根本望不到边。
姜岳升见此情景,又想起了一首老歌《西海情歌》的歌词,“……一眼望不到边……”
在大棚下面,宽广的街道纵横交错,竟然还有几座立交桥。各种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街道两旁。
最让姜岳升感到反差巨大的,是这里的植被。
路两旁竟然种了很多热带植物,有巨大的棕榈树、椰子树,还有人工湖和绿地公园。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海拔四千多米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