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重只有五吨左右的小型货运飞船,是不能搭载载人舱的。
能搭载载人舱的货运飞船,必须是十吨以上的中大型无人货运飞船。
在李春芝的协调下,姜慧好不容易才被安排在搭乘五个月以后的一班中型无人货运飞船。
在这五个月内,姜慧还必须坚守岗位,同时进行工作交接。
五个月一晃就过去了。
说来真巧,由于姜慧要搭载的那艘中型无人货运飞船出了故障,南极一号基地便用两艘小型无人货运飞船代替那艘中型货运飞船。
因此,货运飞船方面对李春芝说,不能让姜慧搭乘这班货运飞船了。
这样的话,姜慧只能搭乘三个月以后的另一班中型货运飞船,也就是2063年五月中旬的一班。
李春芝掐指一算,等到明年五月的话,姜慧可能就该生了。
就算没生,到了预产期的孕妇坐飞船也很危险。
于是,李春芝就想办法与货运飞船方面交涉,可是对方表示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实在不行就得在基地生,生完了再搭下一班飞船回去。
李春芝是生过孩子的妈妈,深知这事越拖麻烦越多、越拖风险越大。
能不在月球生最好。
于是她便召集了一个紧急视频会议,把情况向上级和其他几位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通报。
大家在听了李春芝的汇报之后,都深表同情,但是无能为力。
因为氦三矿石属于国家战略物资,而且集团也没有任何关于女宇航员在月球基地怀孕的预案,不可能给一个犯了错误被遣返的宇航员单独安排货运飞船。
再说,把姜慧带回去的巨额费用,都是计划外的,在财务审批上也需要走特殊流程。
毕竟地月飞行属于目前世界上难度系数最高的旅行。不像在地球上,没有高铁可以坐飞机,没有飞机可以坐长途车。
无奈之下,大家也都只好接受现实了。
姜慧本人倒是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淡定,大大咧咧地表示,不行就在基地生。
她听人说,在低重力下生产,大出血的概率低,搞不好还能创造一个人类新纪录呢。
可不是吗!以前只有孕妇在空间站生过孩子,而且还是志愿者为了配合科学实验,真的还没有人在月球上生过孩子。
大家一看姜慧本人并不在意,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虽然在月球上生产风险大,但总比在飞船上生风险低。
只要不发生难产,差不多就能保住这两条命。
可是万一发生了难产,那可就……
其实,李春芝最担心的就是姜慧难产。
于是,她便去找基地医务室的主任卢大夫商量。
“卢大夫,万一姜慧难产了,你们能不能给姜慧做剖腹产手术?”
“不行呀,李站长,我们这里没人会做剖腹产手术。”卢大夫答道。
“不可能吧?我记得你们给别人做过手术。”
李春芝没想到卢大夫会一口回绝了她,她有点生气了。
“做是做过,但都是小手术。”卢大夫解释道:“我是全科医生,马大夫是保健医生。我们做一些简单的小手术还可以,都不会做难产手术,我们最多可以给姜慧提供一些简单的手术器材和全麻药物。”
“这个基地里除了你们两个人之外,还有别人会做手术吗?”李春芝一脸怒气地质问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卢大夫摆出了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不能用远程医疗系统做吗?”李春芝不甘心地问。
“基地里只有一套远程会诊系统,只能远程会诊,不能远程手术。”卢大夫答道。
李春芝被卢大夫的冷漠气晕了,一甩手离开了医务室。
她经过反复地思想斗争,决定拼了!
如果姜慧一旦发生难产,她要自己下手,给姜慧做剖腹产。
因为她一想到姜慧母子可能会因难产,双双死在她面前,她就会整夜整夜地失眠。
可是做剖腹产手术也不能做全身麻醉呀,因为孕妇在被全身麻醉后,有可能把胎儿憋死在肚子里。
她不得不又去找卢大夫商量。
“卢大夫,如果我给姜慧做剖腹产手术的话,你能不能给她做麻醉?”李春芝问。
“不行呀,李站长,剖腹产手术要做腰椎穿刺麻醉,我们两个都不会做呀。”卢大夫冷冷地答道。
“你们什么也不会?要你们有什么用?”李春芝愤怒了。
她离开医务室后,决定跟姜慧商量一下。
“姜慧,你想过没有?你要是难产了怎么办?”李春芝一脸严肃地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