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不达目的不罢休 (1/2)

很显然,力亚尔海域的局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敌人的实际规模远超想象,远不是力亚尔群岛海域的这二十四个浮岛,而是分布在浩瀚的太平洋上。

虽然敌人的装备,看起来比起正规军落后很多,甚至连华夏国的海警都不如。但是在这三不管的地方,周边都是比较落后的岛国,也算是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

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敌人一直在隐瞒实力、藏而不露。一旦时机成熟,可能就会露出獠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有实力的国家愿意出面来剿灭他们,他们就是利用各国的这种微妙的互相推诿的心理,在夹缝中求生存。

经过了反复思考,及多方征求意见,姜岳升整理出了一个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并把自己的这个新思路,向曹总做了汇报。

曹总听了姜岳升的汇报后,表示同意姜岳升的思路。

姜岳升的思路概括起来很简单。

他打算少用武力、多用脑子,慢慢地蚕食敌人,想办法把敌人的浮岛从力亚尔附近的海域慢慢挤走。

他第一步想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研究院的资源,仿造敌人在浮岛上生产的机器人产品。

也就是说,敌人生产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先是让研究院模仿敌人的产品出图纸,然后再让大陆的工厂大批量加工组装,低价倾销。

生产厂亏损的部分,由力亚尔合力投资公司给补贴,目的就是把敌人挤垮。

经过一年多的倾销战略,姜岳升的计划开始见效了,敌人在力亚尔群岛附近的很多浮岛工厂,都先后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甚至有的开始裁员,有的干脆停产了,把裁撤下来的设备和人员开始往南运。

又过了半年,有一个浮岛工厂被拖船拖着向南方漂去。

看来是经营不下去了。

姜岳升一看倾销政策奏效了,便开始了更加严厉的倾销,直到大陆的机器人协会向他们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他才开始收手。

这天半夜,正在熟睡的姜岳升,突然被一阵阵巨大的轰鸣声惊醒。

他急忙爬起来冲出房门,发现头顶上布满了亮闪闪的灯光,这令他想起了大规模的无人机灯光秀。因为那嗡嗡的轰鸣声,正是庞大的无人机群发出的声音。

“姜总,好像是无人机蜂群。”

程队长已经来到了姜岳升的宿舍门口,正在用强光手电向上照。

姜岳升顺着程队长的强光手电的光柱向上看,确实是密密麻麻的无人机在头顶上飞。

不过这些无人机可不是一般的无人机,因为姜岳升看见了在无人机的下面挂着激光枪和炸弹。

“程队长,快让你的人拉防空警报,准备战斗!”姜岳升对程队长命令道。

不一会儿,防空警报拉响了。保安队员们都抄起了家伙,对准了天空上数不清的无人机,做好了战斗准备。

大约半个小时后,无人机的轰鸣声逐渐减弱了,头顶上的亮点也慢慢消失了。

看来敌人的无人机蜂群撤走了。

姜岳升立刻把研究院和保安队的高级干部集合起来开会,分析敌情。

“从雷达的记录上看,这些无人机群不是从附近海域起飞的,是从南边飞过来的。”程队长第一个发言,“我怀疑敌人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制造恐怖,威胁我们。因为他们并没有开火,只是悬停了半小时,就走了。”

“我感觉昨晚的无人机数量有几万只,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如果敌人想消灭我们,确实易如反掌。”保安队万副队长说。

“可是他们为什么没下手呢?”保安队孙副队长说。

“我同意程队长的意见,敌人还是想恐吓我们,并不想把事态扩大。”万副队长说。

“如果只是想恐吓我们,派来一两千台无人机也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来了那么多,几乎把附近海域的天都遮住了。”孙副队长说。

“也有可能敌人是在那我们做实验,实验无人机的大规模集群作战,顺道恐吓一下我们。”程队长悠悠地说道。

“嗯,有道理,现在各国部队服役的无人机蜂群,一般也就几千架顶天了,但是昨天确实来了几万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无人机。”王院长说。

“我觉得敌人不一定是在做实验,如果做实验的话,完全没必要在我们头顶停留半个小时。”刘松林说。

“那你觉得他们想干什么?”王院长问刘松林。

“我觉得他们以为我们会开火,他们想实际感受一下,如果我们开火的话,他们的伤亡程度。所以他们才会在我们的头顶上悬停了半个小时,就是为了等我们开火。但是我们始终没开火,他们只好走了。”刘松林解释道。

“那不还是为了做试验吗?”程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