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与姜慧一起报考亚东航天集团月球基地宇航员的,一共有五千多人。
能被选上的,绝对都是卷王中的卷王。
直到现在,姜慧还能清晰地记起当年被面试考官刁难时的情景。
“请简要描述你报考的工作单位和环境,不要超过二百字。”
一位短头发的中年女考官,铁青着脸问道。
心理素质一般的人,在听到面试官限制回答的字数时,都会紧张得乱了方寸。
但是姜慧却依然从容淡定。
“我报考的是月球航天员的电气维修工程师工作,隶属于亚东航天集团月球南极乾雪森科研基地。
亚东航天集团在月球的南极附近有两个基地。其中一个较大的基地叫南极一号基地,主要是用来开采氦三矿砂的。
他们把经过粗炼的氦三矿砂运回地球,作为核电站核聚变反应堆的燃料。
目前,亚东航天集团供应了全球百分之六十五的氦三矿砂,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在南极一号基地开采的。
另一个较小的基地是一个科研基地,就是我报考的钱雪森科研基地。”姜慧镇定、流利地答道。
“正好二百个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中年女考官微微一笑,继续问:“你了解光伏发电的原理吗?”
“了解一些。光子射在光伏板的半导体PN节上后,会导致半导体向外释放电子,出现电子空穴,旁边的电子就会补充到电子空穴里,从而形成电流。”姜慧答道。
“你了解你将要在月球基地从事的工作吗?”另一位考官问。
“了解,主要是维护月面的光伏发电系统。第一、需要每天检查光伏控制器的状态和蓄电池的状态;第二、需要每周到月面检查一次光伏板、追光器和电缆;第三、光伏板框架、追光器等发生机械故障时,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第四、基地内的其它电器设备出现故障,也有义务协助维修。”姜慧答道。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把月球基地建在月球南极吗?”考官继续问。
“月球南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跟地球两极的极昼极夜现象有些类似。那就是太阳永远贴在地平线上,围着南极转圈。所以月球南极一直是白天,没有夜晚。
只要太阳能电池板垂直竖立在月面上,用追光系统保持永远朝向太阳,就会一直发电。
理论上讲,连蓄电池都不需要。
当然,在月球南极建基地还有别的好处。比如,与地球的通讯,就不会被月球遮挡。
而在月球的背面建基地,则需要有几颗绕月的通讯卫星辅助,才能让基地与地球正常通讯。
无形中便增加了建设基地的成本。
在月球的正面建基地,虽然不存在与地球直接通讯的问题,但也有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昼夜温差太大。
半个月有太阳照着的时候,月表可达一百多度的高温。而半个月黑天时,月表则零下二百多度。
这么大的温差,对于采矿设备、火箭发射系统和月球车来说,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当然,在月球背面建基地,也存在温差大的问题。
这也就更加凸显了,在两极建基地的好处。”
有两个考官在听姜慧回答时,不停地点头。
“既然南极一号基地开采氦三,为什么不在月球基地用氦三发电呢?”一位考官晃悠着脑袋问。
“主要是受运输成本的限制。
因为成套的核聚变发电系统的重量太大,即便是小型的反应堆加上汽轮机和附属设备,也有三千多吨。
要想把全部系统运到月球,光运费差不多就需要三万亿到五万亿。
所以,基地无法采用核聚变发电,只能依靠竖立在月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姜慧再一次从容地回答这么刁钻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月球基地的主体,为什么都建在地下?”主面试官问。
“科研人员之所以把月球基地建在地下,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在月表下二十米深度的地下基地里,不需要空调,温度就可以稳定在二十度左右。与把基地建在月表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的隔热材料的费用和空调费用,相当于利用月球的岩石层,充当了隔热材料。
在地下建基地其实还有另外两个好处,那就是保持基地内气压的成本很低,防宇宙射线辐射的成本也很低。只需要在基地出口处做好密封和防辐射即可,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基地整体的密封和结构承压的问题。
而把基地建在月球表面,就需要给基地建一个非常结实的、而且能防宇宙射线的壳体,才能承受住基地内外巨大的压力差,同时抵挡住高强度的宇宙射线。
有人测算过,在地下建基地的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