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与夏张张也结束了,栀子就像是鼓足气的气球瞬间就瘪了。
坐在回校的大巴上,栀子看着泛灰的天空发呆。想起初遇见夏张张的时候,才十七岁,懵懵懂懂浅浅认知“喜欢”这个东西。
原来喜欢不一定就一定适合在一起。栀子与夏张张的两年,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卿卿我我,过去了。
高考前夕的那晚,与夏张张心平气和的聊了很多。
栀子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生下来就被爷爷嫌弃是个女娃娃,在医院就被丢弃,是母亲偷偷捡回来求着父亲留下来。父亲排行老二,从小也是被迫懂事长大的,对爷爷暴戾的脾气也是习惯性的有恐惧感,奶奶也是早早就逃离这个家,不愿意与他一起生活,一直漂泊在外打工。栀子生下来也没人带,被艰难的拉扯长大,从小没少挨爷爷的打,也从小就听够了“女孩没用”的刻薄话。还好,等大了一点点,父亲母亲赶着进城务工的风头,去了大城市发展,栀子也算是逃离了这个伤心地。
在大城市,父亲只是初中文化,母亲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两个人艰辛的打着零工。在母亲怀上弟弟的时候,基本上压力就全在父亲身上。父亲凭着狠劲,也非常务实中肯的干活态度,被贵人老板看中,带着他有了一份不错的正儿八经的工作。家里的日子也算慢慢的好一点,刚刚好够温饱。弟弟生下来就基本全都是五岁的栀子带着,母亲找了保洁的工作,贴补家用。两个大人白天忙到黑,栀子就每天待在出租屋里照顾弟弟,等着他们回来。。
在栀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级里的小朋友都笑话她,是个土老冒,不愿意跟她玩。渐渐长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栀子慢慢褪去土气,皮肤也不再皴裂、灰不溜秋的,也就慢慢有了一两个好朋友。栀子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年奖状都拿好几张,没有辜负父亲母亲的期望。
栀子有时候也很羡慕自己的弟弟。羡慕他有新鲜水果吃,有新鲜牛奶喝,有新衣服新鞋子,就连弟弟犯了错,她都要被责怪为什么没有看好弟弟。有时候她都在想父亲母亲为什么要把自己生下来,直接生个弟弟就好了。
等到上初中,栀子慢慢明白,有些传统是刻在人的骨子里,改变不了。渐渐长大,栀子比同龄人更成熟,真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所以,栀子一直都非常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不是非要一定有的。对于寒门子弟来说,高考就是最简单最捷径的改变的机会。
夏张张还不够强大。两个人,一个有目标的使劲努力,一个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往哪努力,可能将来也会因为两人的不同频率而散了。
栀子看着手上的戒指,轻轻摸了摸,还是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