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两宋和元1 (2/13)

都立了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102》

102名相【】寇准

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

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

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宰相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

澶州之战,辽军主将萧达兰中箭身亡。寇准努力促成了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辽两国太平无战事。

由于寇准的坚持抗战,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败。宋真宗觉得寇准有功劳。但是妥协派宰相王钦若却说,寇准劝真宗亲征,是把皇上当赌注,孤注一掷,“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于是宋真宗怨恨寇准,把他宰相职位撤了。

宋真宗病重,刘娥皇后处政,丁谓深受刘皇后器重,拉拢寇准回朝,于是1017年寇准又恢复宰相职务。

周怀正原本是宋真宗的亲信太监,但在刘娥被封为皇后之后,周怀正不甘心宠信旁落。

建议寇准奏请立太子赵祯监国的事情,得罪了皇后刘娥。赵祯即后来的仁宗,民间传说中被皇后刘娥狸猫换太子的那位,生母为李宸妃。

于是周怀正策划废掉皇后,让太子赵祯做皇帝,让真宗做太上皇。让好友寇准辅政。

行动不慎,被人告密,周怀正被抓捕处死。寇准虽然没有参与谋反,还是被牵连,贬出了京城。最后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1023年病逝于雷州。

寇准其实就是一个有点才华,敢于直谏的人,性格上大大咧咧,喜欢参与权力斗争,却不能看清斗争的形势。

说直白点,就是能力有限,性格也有缺憾,结局自然不会太好。

《103》

10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宋真宗用妥协求和的办法,按下了辽朝那一头;西北边境的党项族(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贵族趁宋

朝忙着对付辽朝的机会,经常侵犯宋朝边境。宋真宗疲于应付,只好妥协退让,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

1004年,李继迁死后,又封他的儿子李德明为西平王。李德明死后他儿子李元昊继承西平王的爵位。

在1038年,李元昊正式宣布即位称帝,国号大夏,创制西夏文。因为它在宋朝的西北,历史上叫做西夏。

李元昊派兵攻取瓜州、沙州、肃州三地。称帝后,西夏与宋朝的关系彻底破裂,经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

当时宋真宗已经死去,在位的是他的儿子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十分恼火,把延州知州范雍撤了职,另派大臣韩琦和范仲淹到陕西指挥抗西夏的战争。

韩琦、范仲淹采取“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方针,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最终迫使西夏议和,

1043年,李元昊请求议和,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宰相。寇准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新政彻底失败。

范仲淹被贬地方,任上逝世。

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而且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岳州官员滕宗谅,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在那篇著名的文章里,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两句名言一直被后来的人传诵,而岳阳楼也由于范仲淹的文章而更加出名了。

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

狄青后更是领兵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跟包拯两人被誉为是天上文武曲星下凡,辅助仁宗。

后李元昊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1048年,李元昊为次子宁令哥所弑,由幼子李谅祚即位。

《104》

104 大家------【】欧阳修

1045年,因为新政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

当时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帮范仲淹说好话,被贬知滁州。

欧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