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秦楚简史 (1/4)

《4秦楚简史》

《38》

4秦楚简史

公元前221--206

34千古一帝的功过--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了中国。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自称皇帝。是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在丞相李斯建议下,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还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筑起了万里长城。(于是,新婚还没进洞房的孟姜女来到长城之下,哭倒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那个说在太空看得见的笑话就别提了,我估计长度应该可以,只是太幼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派出任嚣与副将赵佗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今两广一带与今越南北部),添设了三个郡。(后来任嚣病逝。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

第二年,秦始皇派出的大将蒙恬(tián)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下令烧毁: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的书籍,是为焚书。

秦始皇听信方士能炼出长生不老丹,结果秦始皇被骗。方士徐福带着骗来的军队坐船到了海外仙山。据说这个家伙后来到了日本,还征服了日本,成了日本的第一任神武天皇。

秦始皇恼羞成怒下,抓出许多不相干的儒生来出气,下令活埋了460多个儒生。是为历史有名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秦始皇长子扶苏反对“焚书坑儒”而劝谏,被秦始皇贬到北方守边疆,当蒙恬的监军。

《39》

35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和氏璧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怕六国就贵族起义造反,于是收缴了天下的兵器。

为了镇压各地反动势力,秦始皇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时祭祭天,一时祭祭名山大川。还在泰山封禅(以后历代皇帝相沿),刻石颂秦皇功德。碑文《泰山封山刻石》相传是李斯用小篆写成的。

或许天命不予,拜再多也没有用。封完禅不久,秦皇巡行来到了云梦泽(洞庭湖),一时间风云浪涌,船都快要倾覆了。秦皇将玉玺抛入湖中,才霎时间风平浪静。后来在秦皇死那年,有人送了玉玺回来。

这个玉玺并非他物,就是我们之前提到了,蔺相如护送的那块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献给楚文王。楚威王时,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就得到了这块壁赏赐。这个昭阳很高兴,还开了个赏壁大会。谁知道丢了,怀疑起穷到裤浪开隆的张仪偷了,受冤的张仪后来入秦为相,攻楚。【前文春秋简史已提】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成了传国玉玺。

后来据学者考证,和氏璧是绿松石。与随侯珠齐名,共为天下两大奇宝。

《40》

36无名的天空【治世佐王人物】--张良

类似于李电影【英雄】刺杀秦皇事件,还真是不少。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巡视来到了博浪沙,遭到了刺客的大铁锤袭击,可惜的是错打在副车。于是秦皇下令全国悬赏捉拿刺客。

这个刺客是韩国贵公子。在韩国灭后,他一心报仇。结交了一个大力士,准备这日在博浪沙刺杀秦皇,可是失败了。于是逃亡到下邳,改名为张良,隐姓埋名。

这里有一个孺子可教的故事。

是说逃到下邳的张良,一日在一座桥上遇到了位圮下老人。老人故意弄掉一只鞋,叫张良去捡。张良是韩国贵公子,有教养的孩子就是不错,会尊敬老人。张良不但去捡了,还帮老人穿上。

这老人觉得张良孺子可教,临走回头对张良说,五天后天亮再来。

可是当张良五天后,平明来到时,老人早已经到了。老人怒,叫再在五天后再来。

如此两次,终于在第三次,张良天在还是晚上,刚过十二点就来了。这回老人很满意,送给了张良一本西周太公望写的《太公兵法》,说:‘读此,为王者师矣,十年兴。’相传这个老人是黄石公。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苏秦看的那本?

从此,张良就刻苦钻研兵法,研习治世佐王之术,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屡出奇计匡扶汉室,成为兴汉三杰。

《41》

37二世祖【十大误国太监1】--赵高

大秦帝国,并没有如秦始皇想的那样传以万世,到了三世就覆灭了,前后仅仅15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