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几株是薪疆棉花,旁边是向日葵、高粱,海水稻……”
“不过……目前仅仅把浇灌替换成3‰-4‰的微盐水,大部分就受不了了,只有选育的薪疆棉花、和海水稻能够继续保持生长。”
张长林指着说。
要攻克盐碱地,也分两个大方向。
一种是通过人力改造和大量引水浇灌,直接改变高浓度盐碱地的盐碱含量,使其变成低浓度甚至盐碱值正常的土壤。
但这种方法,在人力和水资源本来就稀缺的某些边疆高原区域,就不怎么适合了。
恰恰也是这两种区域,拥有国内大部分的盐碱土地。
而第二种,则是专门培育出一些耐盐碱的植物和农作物,使其天生就能在高浓度的盐碱地上生长,能收获产量。
一般来说。
这两种方案都是同步进行的,很多时候都是双管齐下。
但架不住全国重度盐碱化的土地,实在是太多了。
以目前的技术,和培育的品种,根本无法开发那些重度盐碱土地。
现在土培环境中的“薪疆棉花”,便是在边境深耕的农科学家,在盐碱地上培育出的产物,不仅可以在人工改善后的低浓度盐碱地上生长,且在不断生长过后,还能潜移默化的改善土壤环境。
而海水稻,则是几十年前一名农科学家在海边发现的品种,最早因为能在海边浅水盐地区生长而得名,经过培育现在也在全国的低浓度盐碱地上大为流行。
“浓度3%的微咸水,本质上还是淡水吧……”
“您是说想培育出耐受度在千分之五以上的农作物?”
许易不禁道。
这种农作物目前国内不是没有,只不过品种很少,而且也不是天生就是能实现这么高的耐盐碱度,一开始还是要使用淡水浇灌,等到成熟后再慢慢的增加强度,才能适应。
像海水稻就是里面的典型,改良过后可以在盐碱地进行种植。
只不过。
目前的海水稻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口感上,都因为盐碱地土壤问题,有不小的限制。
且有些土壤的盐碱值远远高于5‰,就算是海水稻也没办法在上面生存。
“现在国内有大量盐碱地荒废,不说边疆地区,就算是在海南,也有几百万亩的盐碱地,现在无法种植,也不可能改建成工业用地,现在还一直荒废。”
张长林说道。
在全世界,龙国都算是一个极其重视土地的国家,各式各样的环境,高山,湿地,乃至于沙漠上……只要是能创造价值的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给利用上。
但对于大片盐碱地,却是罕见的进度缓慢。
至于将盐碱地改成工业用地,那也是不可能的,农业用地在国内是一条红线,关系到全国生计,谁也不能触碰。
“也就是说,如果能将耐盐碱的海水稻品种继续改良,整个海南地区的盐碱废地就都可以利用开发起来了?”
许易不禁道。
捕捉到这个信息,让他突然有点心动了。
如果盐碱地上能种水稻,肯定是比种植棉花之类的收益要高。
要知道。
现在土地出租和承包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
但承包盐碱地的成本,只要获得批准,却是很低!
因为无法改建成工业用地,很多地方甚至是鼓励对盐碱地进行开发,只要能改善土壤环境,或者在上面种上作物,有一些收获,那就算是赚了!
“话是这么说,但哪有那么容易。”
张长林捕捉到许易眼神中的光芒,不禁摇头笑笑。
真要那么容易,国家也不至于每年批下那么多经费进行盐碱地改造。
大批农科学家,在盐碱地项目上面死磕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张院士,你这个海水稻的种子能给我一些带回去研究不?”许易问道。
“这些都不是什么稀罕品种,你要有兴趣,就尽管带回去吧,研究所里还有很多。”张长林点头,表示同意了。
眼见许易这样的年轻人,既然对盐碱地项目和海水稻有兴趣,倒也没说什么劝阻的话。
在他看来。
许易能培育出黄金榴莲,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出于运气。
毕竟其本身,没有经过农业科学的系统学习,偶然的成分太大了。
不过许易只要有兴趣,他肯定不会阻拦的。
在种地这个大方向,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关注了,吃的食物都是从“货架上长出来的”。
现在的时代。
很多年轻人,毕业的大学生这些。
他们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