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传说有口通往鬼界的井。
这口井是刘氏一族祖祖辈辈守护的井。
到了这一代,刘衍是第四十八代,每年刘氏家族,不管是老人,孩童,青年人,都要向井口投入钱财,以求自己家族繁华荣昌,世世代代,族人顺遂,平安喜乐。
后唐时期,有一位知县金友道上任后,听说刘氏家族有这习俗,并且试图去禁止它。但,引起了刘氏家族的强烈不满。
刘氏家族认为,知县金友道是多管闲事,自己官都没有坐稳就想管他家的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知县金友道跟刘氏家族成员发生过不愉快。
但是,知县金友道坚持自己的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
刘氏家族的成员说:“如果,你能与鬼神沟通的话,你就自己下井跟他们理论。”
知县金友道却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封建迷信。他想破除封建迷信,他就得做出点榜样来。
于是,他就高声询问:“鬼神在哪里?”
刘氏家族的成员,观瞧知县视死如归的样子,真给他捏了一把汗!
“井底就是鬼神居住的地方,到如今,没有人敢下去!知县大人你可别逞一时之勇,枉顾性命啊!”刘衍善意的提醒着,但是这位知县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撞了南墙也不肯罢手的。
知县金友道毅然坚决地说:“为了民众,我愿意冒生命危险!还有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在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中,有一位很勇敢的人,他冒死也要跟随。
这人就是他的亲信,吴泰。
“老爷,你一个人下去怎么能行,好歹也要个人帮衬。如今,也只能是我!我也想知道到底有没有鬼神!”吴泰目光坚定不移。
知县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他一同下井,他们下到井里大约五丈深的地方,发现里面全是黑漆漆的一片,随后,继续下井,突然,眼前有了光亮。
他二人看到了一座宫殿,和阳间大致一样。
井下的人,身材矮小,居然没有影子,他们在空中行走。这里的人,不知道有地面的人。
看到知县,马上围拢在一起,行礼说:“您是阳间的官员,怎么会来到阴间呢?”
知县金友道说:“刘氏一族,每年都要供奉你们,每年的花销不止百两白银。而且,大肆聚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那些鬼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贤能,有的说他多管闲事,也有的只看热闹。
有一个鬼说:“这件事,你得找阎罗说!”于是,一鬼带他俩去见阎罗。
巍峨的宫殿上,坐着一位年老者,容貌严肃。
众鬼高呼:“某知县到!”
阎罗下阶梯,请他上座,并问他:“阴阳两隔,您来我这里有何贵干?”
知县金友道站起来,拱手有礼回应:“眼下,我县中连年水灾,百姓苦不堪言,今儿有刘氏一族大肆投井孝敬鬼神,老百姓都吃不起饭,他们还用钱财孝敬你们。你说,活人都不管?还要管鬼神?”
阎罗起身走了两步,看了看他,继而说:“他家孝敬于我阴司,我们做鬼神的又没有强迫与他家,你弟方闹水灾,你作为一方父母,应该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上表阳间朝廷。阳间有阳间的官,你怎可为难我阴司?”
这位金知县,是个糊涂虫。他本来筹备钱粮不足,去找刘氏一族借银子,奈何,刘氏一族说,自己的钱财已经供奉给鬼神。让他去找鬼神要!
一来是好奇心作祟,想来看看是否有鬼神。二来,就是想借刘氏一族,大肆捐阴钱来说事。
他以为阴间的官,都看不出来他的小心思么?
金知县的亲信为了给金知县解围,于是上前一步说话:“鬼神还不是靠我们阳间的人供点孝敬。倘若鬼神能帮我们度过难关,我们知县也不是不讲情面的人!”
阎罗本不想跟他们多费口舌,自己的公事还得处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下人,也会这样说。
他冷眼盯着他们俩,什么话也不说。
眼神示意左右,把这二人给轰出井去。
阎罗自然不会搭理,这二人。天有天道,阳间有阳间的官,阴间有阴间的规矩。
二人擅自来到阴间,算是犯了规矩。
小小惩戒也是有的。
次日,知县寻常灾情,途中忽遇暴雨,电闪雷鸣之际。金知县和亲信,躲雨不及。淋成落鸡汤,回府途中遇见刘族族人,族人见其惨样,偷偷地笑。
有人说,金知县是好官,为了百姓下井跟鬼神要阴钱!
有人说,金知县就是个蠢货,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阴钱怎么可以拿给活人用?
有人说,金知县当官不易,为了百姓,去求富庶之家要银子,人家说银子给了鬼神,他就去找鬼神理论,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