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垣朝四周看了几眼。
突然,他目光落在菜市场门口的几道轮胎印上。
轮胎印很浅,且还夹带着密密麻麻的脚印。
常人看不清这个轮胎印,但方垣却能看清。
他的全知之眼极为强大。
路上的胎印很浅。
尤其是已经过去十个小时了,肉眼根本分辨不了。
不过方垣,则压根不用分辨。
他只需要盯着地上。
把那些细微的痕迹和信息展开。
结果其中一项信息就是:面包车刹车时留下的痕迹。
随后他会循着该信息,进行扩展。
继而搜索其他内容。
比如胎印出现的时间。
由此得知胎印出现的时间是昨晚十点零五分。
而且是一辆面包车刹车时留下的。
面包车停下之前,载了四个人。
十五分钟后,载了五个人。
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论,自然是胎印前后的深度发生了变化,这些深度的细节非常渺小,小到毫米级别。
凭借人类现有的科技根本无法识别这种细微的变化。
但方垣就可以看出来。
通过这些综合信息对比,再分析那些脚印的信息。
最终,方垣得知了一件事。
昨天晚上,菜市场外发生了一件绑架案。
面包车里的四个歹徒,绑架了一名菜市场摊主。
凭借胎印,方垣并不能知道车里坐着的到底都是谁。
因为他并没有观察到面包车。
通过胎印,他只能知道司机是谁。
因为司机是胎印的制造者。
所以方垣能知道司机的名字。
但也仅此而已。
他看到的毕竟只是胎印的信息而已。
真正让方垣知道另外四个人的信息是时间和脚印。
他通过昨晚十点零五分时出现的五个人的脚印。
继而得知五个人的名字。
首先得知十点零五分这个时间点。
方垣就可以锁定这个时间点留下的脚印信息。
然后就找到了五个人的脚印。
因为在十点零五分时,这块区域只出现五个人的脚印。
而任何信息,都有个产生者。
方垣搜索脚印的产生者,就可以获知留下脚印的五个人的名字、身高、体重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没有直接观测到那五个人,所以他并不能通过脚印,就查询到五个人更详细的信息,尤其是历史信息。
他只知道对方留下脚印的同时间,身体的一些基本信息。
对于方垣而言,最好的观察,就是五感的感知。
无论是看还是听亦或者闻到。
起码要与对方有着直接互动才行。
若没有这个机会,则只能间接观察。
最好有对方‘产生的事物’。
比如脚印,比如留下的物件。
通过这个“产生的事物”,可以知道产生者简单信息。
要是连间接的物品也没有,就只能穷举法了。
方垣思索着。
穷举法是最无奈的办法。
人力有穷。
越思考自己的能力,就越觉得人类是有极限的。
穷举法很简单。
只需要知道一个人,经过了哪里,然后查那里所有的东西。
除非间隔了太久太久。
否则总会留下一些组织碎片。
比如一点头皮屑。
比如呼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水份。
最低可能只是一团细胞。
这就是穷举法。
把所有微小事物的信息,都展开查一查。
说不定它就属于某人经过时留下的。
比如,有个人经过他的摊子旁,就会留下了气味。
方垣又刚好看见了那个气味里面的分子信息。
如此可获得那个人绝大多数的信息。
然而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太难了。
要知道,随便随便一团空气,都有兆亿个分子。
一个个查?
这穷举法简直要人命。
就算一坨坨地查,除非大部分都是曾属于某人的。
否则信息也是驳杂不清。
更何况,方垣现在还做不到单独观察一个分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