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慈爱地看着眼前这个乖巧的孩子,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
这孩子,聪慧绝顶,能力出众。
这才是他嬴政的儿子!
大秦的未来和希望!
“父王。”
嬴政那深沉而真挚的父爱,如同春日暖阳,渐渐融化了赢风心中的坚冰。
他前世身为孤儿,从未体验过亲情的温暖,而今,尽管嬴政贵为秦王,政务繁重,但他对赢风的关爱依旧真挚无比,这份深情让赢风倍感珍惜,心中满是感动。
“若是本王的儿子都能如风儿这般优秀,那孤又何愁大秦的未来呢。”嬴政感慨万千,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期待。
“父王,我赢家血脉,每一个都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赢风笑着回应,虽然心中清楚其他皇子的性情与能力,但他又岂会在这美好的时刻去扫嬴政的兴。
“哈哈哈哈,说得好,我赢家血脉,的确个个不凡!”
嬴政大笑,抚摸着赢风的头,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然而,笑声未落,他的眼神却突然黯淡下来,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风儿,你可知道父王为何让你深夜前来?”嬴政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儿臣不知,还请父王明示。”赢风诚实地回答,他确实不知道嬴政深夜召见他的原因。
就在这时,赢风脑海中灵光一闪,回想起嬴政刚才的话语,他小心翼翼地低声问道:“父王,莫非是因为其他兄弟的事情?”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错,风儿果然聪明。今日,你的大哥扶苏向孤呈上了一封奏折,名为《应赵策》。”
说着,嬴政从案桌上拿起一封密封的奏折,递给赢风:“我儿虽年幼,但识字已全,不妨看看这封奏折。”
赢风接过奏折,看到密封上的“赵境应对之策——扶苏”几个字,心中不由得一紧。他缓缓打开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奏折中,扶苏详细阐述了赵国边境的动荡局势,以及他对这一局势的看法和应对策略。他主张以安抚为主,避免与赵国发生军事冲突,以免引发更大的战乱。
他郑重指出,大秦应以稳固内政、安抚百姓为首要之务,边境纷扰万不可动摇国家之根本。若赵国步步紧逼,则可适度予以回击,但务必留有余地,以免过分激怒对方,破坏两国之间的和谐。
看完奏折,赢风不由得皱了皱眉。
他深知,赵国近年来实力日益增强,对大秦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若此时采取安抚策略,无异于养虎为患。而扶苏的这番言论,显然过于软弱和妥协,与大秦的强国之道背道而驰。
“我儿,若是换作你,该会如何应对赵国之变?”
嬴政看着赢风,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想要看看自己的这位小儿子,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赢风沉思片刻,随即眼神坚定,语气冷峻地说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赵国谋秦已久!唯有以战止战,以杀止杀,才能保大秦安宁!”
嬴政听着嬴风的话语,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和欣慰。
“好一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嬴政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好,好啊!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果然不愧是我嬴政的儿子,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嬴政放声大笑,脸上满是骄傲与欣慰。
他深知,大秦帝国凭借武力立国,怎容得下扶苏那般的懦弱?唯有将那些胆敢挑衅大秦威仪的敌人彻底摧毁,大秦方能迎来真正的安宁。
然而,想到扶苏的软弱,嬴政又不禁叹了口气。若是扶苏能有赢风一般的杀伐果断,他又何必如此头痛。
“风儿,你这几日一直沉浸在书房中,可有此事?”
尽管政务繁忙,但嬴政对赢风的关心却从未减少。
“是的,父王。”赢风恭敬地回答,没有隐瞒。
“好,那父王就好好考考你。”
在嬴政眼中,嬴风的聪慧已经超过了所有儿子,包括扶苏。
“请父王出题。”赢风依旧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保持低调,以免暴露过多。
“我儿,若赵国顽固抵抗,我大秦一时难以将其攻克,你该如何应对?”
谈及政事,嬴政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他想要看看这个一直带给他惊喜的儿子,究竟会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局势。
赢风略作思索,缓缓言道:“父王,儿臣以为,可联结韩国,共谋南北夹击之策,令赵国自乱阵脚。”不出一年,赵国必将向我大秦俯首称臣。至于如何控制韩国……”
赢风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