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魏之后,第一个书生宗师!
光是想想这个名头极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就足以让人颤栗。
院长听到学子们齐声的呼喊,不由得红潮上涌。
“好!”
“我今日便豁出脸面去,求陈先生为你们讲一堂课!”
院长大袖一挥,当即转身朝后舍快步而去。
今天都还没有人见到过陈平,万一要是陈平走了那就完了。
其余学子见状也纷纷跟上自己的院长。
沿途有人捡到这乌泱泱的一群人,询问之后当即也加入其中。
甚至不乏有夫子也汇入人潮,暂停了讲课。
陈平的学识如何且不提,单说他能够耐住性子在书阁看书三年。
这份定力就足以让人称道。
书阁的书有很多都晦涩难懂,如果不理解,简直坐都坐不住。
而陈平每一日都是坐在前堂,静静有味的翻阅书籍。
这样的人,他们不信讲不了课。
就算真的不行,那为大家讲解一下书阁的藏书也不错。
人潮越来越大,渐渐的便聚集到了后舍外面。
到了这里,除院长以外的人便直觉的停步。
而院长也郑重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恭敬来到屋前。
正要抬手敲门,却见门咿呀一声自己打开。
陈平背着一个简单的布包,迈出小屋。
“院长?”
“陈先生?您这是……”
“书阁的书已经看完了,我正要寻你道别,离开书院。”
虽然心中早有预计,但当院长真的听到陈平要离开的话后,还是忍不住叹息。
“凤凰非梧桐不落,潜龙终有出渊时。”
“庆安书院自知无法留您做夫子,但今日我院上下一百五十七人,恳请陈先生一件事。”
院长很快收拾好自己的心情,退后两步,双手交叠向陈平行了大礼。
如此隆重的礼仪,让陈平都有些意外,伸手将院长的动作止住。
他是九品高手,真气一吐院长便不由自主的挺腰立直。
“陈先生,请为书院讲一课吧。”
“陈先生,请为书院讲一课!”
陈院长见无法弯腰,便双手高举,朗声喊道。
后方众多学院夫子和学子,也齐齐行礼出声。
乌泱泱的一群人,拜倒了一片。
庆安书院自创建以来,何曾有过今日这样一幕?
能够进入到这里的学子,要么家境丰厚,要么学识过人。
放在庆国任何地方,都算是一介人才,心中傲气均在。
但是今日,他们却都为陈平所折服,齐声躬请陈平讲课。
未来的书生宗师,值得他们如此行礼。
陈平原本打算的是与院长道别,直接离开书院。
却没想到会遇见这样一幕,平静的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笑意。
枯坐书阁三年,他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不观世人态。
这书院除了书阁夫子和院长外,其余他都不认识。
虽然当初是变卖家财才换来一个读书机会。
但庆安书院的确给了他一个安稳的发育环境。
“我才疏学浅,若是说开课讲学,只会贻笑大方。”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今日便为大家书写一番,感悟自生。”
陈平左右看了一眼,目光落在后舍外的一块石敢当。
这石敢当高有三米余,宽一米有多。
上面刻着后舍和石敢当两行字,寓意平安和吉祥。
陈平抬手一抹,真气将石块表面的刻字一扫而空。
随后又并指起剑指,以真气在石面上开始刻写!
书院众人见状,赶紧屏气凝神,恭恭敬敬的坐在地上。
就连院长也都不例外,双目死死盯着石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在看到陈平书写的第一段后,院长和众夫子便齐齐一震,目露深思。
而一众学子也是心生感应,腰杆挺直。
陈平所刻的,正是来自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
这篇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这个主题。
生动形象却又引人发省。
学院众人看着看着,也不知道谁忍不住朗诵出声,随后他人也齐齐跟随。
“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