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期制有三种,短者三个月,长者一年。三月制多为冬学,相对较短,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
‘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冬季入学在乡村较为普遍,因为乡村多为农家子弟,春夏秋三季都有农事,避开农忙时节。
像叶清所在的河间学馆用的则是‘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另外还有‘十二月制’,则是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这种学期制多为家塾。
解馆日是不用授课的,只在中午和学生们聊一聊这学期心得,再与家长们会会面。
叶清今早之所以来得这么早,是因为前些天答应了孩子们,解馆这天带他们去秋游。
至于家长见面会,则被他直接推掉了,嫌麻烦!
东家程老爷子了解他的性子,只是笑着说了他一句又懒怠,然后叮嘱他出游时要看管好学童。
平时叶清也常会带着孩子们去城外树林漫步,所以家长们对于今日秋游也都放心,二十个学童一个不剩的到齐了。
“夫子夫子,我们去哪里游玩呀?”
“夫子啊,您为啥拿着鱼竿,是要带我们去钓鱼么?”
“钓鱼不好玩,我想去抓泥鳅,爹爹说城外的田里有泥鳅,还有四脚蛇哩。”
...
学馆门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围在叶清身边,每人肩上背了个装着开水的竹筒,仰着小脑袋争先恐后的问这问那。
自然是无比高兴的,此刻在孩子们心里没有比秋游更开心的事了,因为是自家夫子带他们去。
至从叶清答应带他们去秋游,他们已经等了好些天,天天盼着解馆日的到来。
“好了安静些,今天秋游的目的地是五里镇,那里是稚瞳姐姐的家乡,等会由稚瞳姐姐给我们带路。”
叶清安抚一下小家伙们激动的情绪。
“稚瞳姐姐也要去,太好啦,我可喜欢稚瞳姐姐啦!”
“我第一喜欢夫子,第二喜欢稚瞳姐姐。”
“五里镇我去过,那里可好玩了,有个好大好大的竹林子,夫子真好,牛掰掰!”
小家伙们依旧叽叽喳喳,叶清听到小胖子孙令那句牛掰掰,不禁苦笑了一下,真是好的坏的都学会了。
他可以肯定,整个平凉城内的学馆,没有哪一家的学生会比他的学生更活跃。
笑着看了看身边这群小家伙,叶清心里忽然有点感慨,一晃相处了半年,今天也许是最后一次跟这群孩子在一起了。
到明年新学期开馆,给他们授课的应该会是另一位夫子,到那时候……这群小家伙一定会哭鼻子吧!
不过小孩子嘛,眼泪来的快去的也快,而自己始终是个过客……
没一会,稚瞳提着一个篮子从街边拐角走出来,小姑娘今天穿着黄衫,娇小玲珑,扎着一条大麻花辫,模样清秀俏丽。
篮子里装着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是叶清拿银子叫稚瞳去买的,给他自己和稚瞳还有孩子们在路上当早饭。
等稚瞳走到近前,大伙一边分包子一边开始出发,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南城门走去。
沿途的百姓见到他们这阵仗见怪不怪,不少人亲切跟叶夫子打招呼……
叶清他们前脚刚走不久,学馆旁边的一家裁缝铺里走出来一个相貌普通的灰衫青年,在附近七转八拐后进了绿柳山庄。
山庄内琴声幽幽,一身白衣依旧男装打扮的赵敏,正端坐在池边水阁抚琴。
“禀郡主,叶先生出城去了。”
灰衫青年走到水阁外躬身禀报。
“可知他出城做什么?”
赵敏问道,弹琴的双手并未停顿。
“叶先生带着他的学生去秋游。”
“秋游?那家伙还真是有闲情逸致,当他的学生倒是蛮好玩的。”
赵敏笑着摇了摇头。
经过前两回的相处,她感觉叶清这人果然挺有趣。
叶清为人淡泊宁静,有时的言语却十分新奇古怪,哪怕她见多识广也是听得云里雾里。
而且在知道她是女子后,没有半点坏心眼,态度依旧不冷不热,但这恰恰就是她觉得有趣的地方。
当一个人习惯了周围的尊崇与阿谀奉承,忽然遇到一个对你平淡甚至懒得搭理你的人,你就会忍不住对他产生好奇。
“既然出城了你们就不用再跟着了,他的身世查得如何?”
赵敏停止抚琴,起身走到栏边问道。
“目前只查到叶先生是京都人,半年前来的平凉。”
“通知京都那边,尽快查清楚。”
“属下明白。”
“退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