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意孤行,选了那个不起眼的虚竹去珍珑棋局。
不怕聪辩先生把这视作是某种慢待甚至侮辱么?
但后来,两件事都隐隐指向藏经阁中那位高山仰止的了凡老祖。
于是一切质疑的声音,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老祖法旨,少林寺中自玄慈方丈以下,一体凛遵!
藏经阁中,陈一凡的日子,依然是那样朴实无华。
日扫庭院,夜诵经文。
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变化,那就是最近玄字辈的僧人,前来拜见请教的,实在是太多了些。
玄难、玄寂、玄苦、玄慈、玄痛……
几乎是来了个遍!
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武学大宗师!
这些玄字辈的高僧,其实天资都远不如上辈空见神僧,原本终其一生,不太可能晋入大宗师之境。
但因为了凡老祖的那一掌,一切都仿佛改变!
既然看到了那种可能性,即便是佛门高僧,也无法抵御心中渴望,便纷纷去往天坑寻找契机,凭借如来神掌遗留的丝丝道韵,成功捅破最后的窗户纸,先后完成突破。
所以这些玄字辈僧人的问题……大抵都是关于此。
陈一凡慢吞吞地扫着地上的落叶,又是一年秋至,又是一年枯荣。
金刚,指玄,天象。
陈一凡未入大宗师,却要指点这些大宗师的修行,凭借逆天悟性,很快就透彻了所谓大宗师的本质。
世人皆云,大宗师有三境,是为金刚,指玄,天象。
佛门金刚,道门指玄,儒门天象。
三教中人,一旦晋升大宗师,便直接会来到相应境界。
三教之外的武者,则是要从金刚,到指玄,再到天象,最后再冲击高不可攀的陆地神仙。
但在陈一凡看来,强分境界,只是无聊之举。
所谓的境界,说穿了,无非是迈向陆地神仙的三个必由之路。
金刚,指的是体魄修行。
指玄,指的是练气悟道。
天象,便开始尝试沟通天地共鸣,隐隐迈向陆地神仙。
之所以搞出个三教不同的说法,无非是因为佛门常打熬身体,道门每日练气打坐,儒生则从一开始就讲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追求天地共鸣的道理,不谋而合。
就这么简单!
有道门强者,擅以指玄杀天象。
有金刚神僧,能以金刚抵神仙。
而儒生皓首穷经一生,立地而成陆地神仙的例子,不久前也在离阳王朝的轩辕家,发生过一次,举世皆惊。
在陈一凡看来,哪有什么小境界的区分!
一位武学大宗师的实力高低,潜力强弱,只看他对于“道”的理解,达到了何种地步。
比如这些玄字辈,虽然凭借如来神掌的遗留道韵,勉强晋入大宗师,但也就到此为止了,除非得到天材地宝伐毛洗髓,否则永远都无法再行突破。
而真正有天赋者……
咦?
陈一凡忽地心有所感,望向少室山下,已经感应到了那股熟悉的气息。
只是相别数月,此人竟然更加接近“道”的本质,浑身气息隐隐已有开始融入天地的趋势。
天纵之才,莫过于此!
可是乔峰啊,为何你脚步匆匆,抱着一个死人上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