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头红豺的帮助,朱温带着大军从丹州一路南下,迅速的攻占了同州,而在这个时候,不良帅已经传讯过来,让他老实一点,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大唐的官员,还是要让他们自由的。
就这样,同州的刺史,米城,被他给放走了。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重荣带着几万大军,联合藩镇,想要夺回同州,结果被朱温打得溃不成军,朱温连上十道奏折,要求黄巢出兵支援。
当然,他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想到了鸿侯,想到了玄冥教。
鸿侯看着眼前的壮汉,他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叹息道:“我杀不了对方的节度使,他麾下有三万精兵,我不能让这些人就这么白白的死去。”
于是朱温一直在坚持,但是没有等到任何的支援,朱温的心腹劝说他归顺唐军,他也认为大唐的气运还没有走到尽头,而且黄巢在登基之后所做的一切,都不像是天命所归。
不过,他得跟鸿侯商量一下,这可是黄王培养出来的狠角色,他要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不答应,那就只能杀了。
“降了吧!”鸿侯看着这一幕,淡淡的说道。
鸿侯是个果决之人,看到朱温一脸茫然,他便继续说道:“我已经认定了你,就不会有二心,黄王对我有恩,我怎么可能因此而断送了你的前程。”
朱温一副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样子,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他杀死了黄巢监军,又带着整个同州的百姓向王重荣投诚,而朱温更是死皮赖脸地认了王重荣这个叔叔,还被推举为同州节度使。
鸿侯对朱温的举动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为他鼓掌,这一招实在是高明,无耻之徒,在任何地方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如今的皇帝李儇,听说朱温肯弃暗投明,很是高兴。
于是,他立刻下令,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营副统领,谥号“全忠”。
也正因为如此,鸿侯终于成为了朱温的亲信,他告诉大帅,自己现在是高官了,如果大帅不出手,自己将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大帅派人传话,让他先隐藏起来,等待时机,朱温若无反唐之意,便不必出手。
藏兵谷的不良将对鸿侯的所作所为很是满意,说服朱温投唐,不会看在黄巢的面子上,坏了自己的大事。
882年九月,黄巢被朱温打得落花流水,黄巢被两面夹击。
李克用在这一年11月,又率一万七千人,到京师安。
883年二月,李克用与大唐联军联手击溃了黄巢,连续的失利,让叛军陷入了绝境。
鸿侯收到消息,啧啧称奇,大唐历经战乱,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名将,当真是了不起,同时也对黄巢有些惋惜,可惜,他不是明君,如果他能一统天下,我鸿侯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乱世之中,急需一位安定人心的人,他也受够了这样的杀戮,自从公元84年造反以来,他已经活了九年,体内的内力越来越强,死气也越来越诡异,就像是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
哪怕他吃了不少丹药,喝了不少宝血,但在面对大帅时,他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危险,除了大帅,其他人,他都能与之抗衡,因为他不是好战之人,所以只能停战。
他那孱弱的身子骨,怎么可能上得了战场?
黄巢在这一年的5月被逼离长安,到了这个时候,起义军还有十八万人,但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唐军夺回了长安,李克用的功劳最大,皇帝李儇封李克用为御史大夫,兼河东节度使。
如果黄巢此时能够吸取教训,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但他就像是一个赌徒,连续几次的失败,让他失去了冷静,变得鲁莽起来。
这代表着,他已经不想再打下去了。
7月,朱温以节度使的身份进驻汴州,并在汴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汴、宋两国民不聊生,百姓衣食无着,叛军嚣张跋扈,内忧外患,朱温的军队一天比一天强大。
这一年七月份,黄巢心腹孟楷遇袭,黄巢大怒,调集大军杀向陈州,发誓要替孟楷复仇!
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任命朱温为陈州的东北都指挥使,以平息黄巢之乱,鸿侯明白,黄王的末日将至,他要亲手为他送行。
陈州守坚壁清野,周围百里无人,无粮可救,而黄巢更是吃人,这是必然的结果。
黄巢围城三百多天,陈州城一直没有被攻破,十八万大军只剩下了四万人。
884年六月,黄巢率部逃至狼虎谷,陈州民众为了感激朱温解陈州之围,在其墓前建了一座祠庙,以示朱温的牺牲。
鸿侯独自一人,在月光下进入山谷,他要和黄巢做最后的告别,所有人都可以指责黄巢,但他不能指责。
鸿侯观被群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