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1章 醒来了,就去做药 (2/5)

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从现在的每一步,每分钟做起,好好把握住机会。

“珍惜时下的每分每秒,找出最快最稳的成功捷径,不能犯错…”他嘴里嘟喃着,开始盘算自己的下一步。

萧建军对自己反思过,他的性格不合适在体制内工作,说白了,不是个‘做官’的料。

人的性格基本固定下来之后,就很难彻底改变,而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就算是重生了,萧建军认为自己,也只有华山一条道可走:经商,最终成为大亨!

回顾从九五年开始的几十年里,能一本万利,利用自己先知先觉赚快钱、大钱的,那就是炒股和房地产。

这个时候,北上广的城市中心商品房,也就一二千/平,偏点地段,还不到一千。

九五年,深圳的房价还没起来呢。

一般中型城市里,几万块钱就能买一套很好的商品房了。

今后二十年里,股市就像是赌场,只要避开那几次‘股市金融风暴’,投长线,闭着眼睛稳赚大发。

依靠先智的投机,获得暴利,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投资自己所熟悉的实体行业,再行上市,成为国际大亨。

最不济,或想偷点懒,成为隐形富豪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需有一笔钱,俗称‘启动资金’。

这对九五年大学还没毕业的萧建军而言,只能依靠自己去挖‘第一桶金’。

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半分钱的希望,一个继母掌权的单亲家庭,而且父亲还是位中学教师,每月干巴巴的工资。

九十年代中期,教师的工资收入,说心里话,相比于个体户,公务员都低,就连国有企业的工人都比不上。

向亲戚、同学借,那更加的免谈。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二十年,观念和现实变化太快、太大,让人眼花缭乱。

但对于现在的萧建军而言,他是戴着可视镜来的,抬头可以看清楚眼前的路,可以努力走好这第一步。

那么,依靠自己下海去挖第一桶金,当下的毕业分配择业,就是他重生后的第一步。

刚才进来摇醒他的,是他住在隔壁寝室的同班同学李明,绰号‘胖墩’,他进来叫他参加校友聚会的。

这次所谓的校友聚会,就是前几年毕业出去之后,到药厂去卖药的师兄师姐们组织的。

说白了,他们是回母校,为自己单位招兵买马来了。

李明所说的章尚荣,就是本校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比萧建军早五届的毕业生,是他们的学长。

这章尚荣毕业后不久,据说开始在县医院当实习医生,不知咋的,辞职下海去了一家制药公司卖药,结果说是挣到钱了,成了小暴发户。

萧建军清楚地记得,前世,他们全班就李明一人跟章尚荣去了那家药厂做药。

李明这小子做药后来发达了,成了亿万富翁,还买了一家药厂,二零一八年还成功上了市…

喔靠,这小子狗屎运!

李明来自贫困山区,矮矮胖胖一个,戴一副近视眼镜,讲一口带着浓厚乡土味,十分蹩脚的普通话,脸上始终堆着贱笑,在班上总是被人瞧不起。

每月到了下旬,他没钱吃饭了,就开始在班上有钱的那几个同学那里‘蹭饭’,帮着打开水、打饭,甚至于洗衣服,谄媚拍马已成了他的习惯。

他家里没路子,据说毕业分配回老家,就到山区乡村卫生院,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去卖药了。

他后来发达了,成为了全班全年级首富,反过来瞧不起那些老同学。

唉,这人都是这副烂德性!

九五年,大学毕业生可不像二零二零年那样不值钱,满大街都是,连摆个地摊,都能掏出一本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的毕业证书。

这都是后来大学扩招惹的祸。

九十年代中期,国内正牌本科毕业生属于香饽饽,工作还是比较好找。

所以,每个人都想去找一个旱涝保收的公职,也就是所谓‘体制’内的工作岗位。

九五年,国内民营制药企业还弱小,民企的‘卖药人’,人称药耗子,鲜有人相信这职业的前途,也没人瞧得上。

萧建军就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也去了解一下,说是没有底薪,实行大包干,收入全靠提成。

玛呀,这属于朝不保夕啊!

事后,他和许多同学一样,就立即打了退堂鼓。

当然这都是萧建军在同学面前装模作样,实际上,他早已经通过女朋友夏睛的父亲,联系到本市(江州市)卫生局的一个指标。

江州市是苏省的省会所在地,妥妥的省会大城市。能留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001章 醒来了,就去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