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气幕弹,小宋,你现在就像刚才那样想,那样操作。”王院士说着,转身去苏勤的包里找矿泉水。
“开水烫伤人的事你就别考虑了,现在船上估计都没热水了。”果然,从苏勤包里拿出的矿泉水瓶盖完好,但水只剩下了三分之一,硬邦邦的。王院士犹豫了一下,还是尝试去拧瓶盖。
“噗呲!”瓶盖未完全拧开,水就从缝隙中喷出,淋了王院士一手。“你看,都成汽水儿了!”他一边展示给小宋看,一边抓起通话器。
“把手边所有的矿泉水都拧开一条缝,别问为什么,免得伤人,执行吧!”说完,他转向苏勤。
“推进动力怎么样?能把鱼雷甩掉吗?”依靠自身动力加速甩掉鱼雷,是所有潜艇艇长的梦想。王院士已关闭电动机,准备全靠苏勤的“魔法”了。
“没把握啊,艇长。”苏勤思考了许久,心中虽有力量却不敢贸然使用。“按太空里的那套推进方式,我怕艇身受不了。如果只是想甩掉鱼雷,我倒觉得没问题,但你得给我指示目标。现在这深度,这位置,什么都看不见,比在空中飞行还难。”
“轰!”一声巨响传来,王琴韵吓得躲进了小宋怀里。王院士却显得颇为镇定:“别紧张,距离不近,可能是鱼雷击中了我们的诱饵弹。”他转而关注小宋那边的情况,小宋正用魔力尝试制造气幕弹效果,刚才的无心之举差点引发事故,现在有意识去做却毫无反应。直到这声巨响,小宋捧着宝石的双手一颤,宝石终于开始缓缓发光。
“方位180度,两枚鱼雷10秒到达。”声纳逐渐恢复效果,但气幕弹隔绝声音信号的作用是双向的。
“我们又开始下潜了。”有人高声报告,“刚才深度最多恢复到150米,现在又掉到180米了,深度表又失灵了!”
“声纳信号中断。”徐思齐平静地报告,他知道是母亲在施展“魔法”。
“收到!保持冷静。”王院士简短回复后,立即与苏勤继续商讨。
“深度也交给你负责可以吗?”
“上浮下潜我能操作,但没有一个准确的深度表不行啊。”苏勤觉得,现在的情况甚至不如在大气层中飞行,至少那时他还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外界。
“那就这样吧,速度你自己决定,越快越好。”王院士回到舵手位置,紧紧盯着磁罗盘和水平仪——现在艇上为数不多还能正常工作的导航仪器。
其实艇上还装备了一套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专门用于水下航行定位,但王院士对于这套系统在未开启防护罩的飞船核心附近是否依然有效心存疑虑。
“立即右转,航向调整至0度,船体仰角提升至15度。”
“航向340、350、355,到达360度。”苏勤在完全丧失视觉参考的情况下,仅凭王院士的口令逐步调整航向。整个过程耗时十几秒,期间并未有鱼雷击中泰山号,但鱼雷是否仍在尾随,无人知晓。
“当前速度如何?鱼雷是否已经摆脱?”艇身外,水流猛烈地冲刷着艇壳,发出哗哗的声响。王院士对于当前的速度并无确切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泰山号从未达到过如此高速。
“不清楚。”苏勤的回答简洁明了,却让人无法判断他指的是速度还是鱼雷的状态。
“不过,我认为无法再加速了,且这样的状态难以持久,艇身恐怕即将达到极限。”
话音刚落,一阵令人心悸的金属扭曲声响起,不明所以的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鱼雷的位置?”王院士无事可做,转而询问徐思齐。
“毫无信号。”徐思齐同样闲来无事,甚至戴上了耳机,但除了气泡破裂的噼啪声外,再无其他声响。
敌情与自身状态均一无所知,只能依靠盲操作前行。
“再保持这个状态一分钟,然后我们改变航向。”王院士略作思考后下达了指令,但话音未落,艇外的水流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呼啸。
“怎么回事?”一时之间,无人应答。最终,还是徐思齐尝试着猜测道:“外面似乎是风声,我们是不是已经升空了?”
王院士迅速返回指挥席,启动屏幕升起潜望镜。
“我的天,这是哪儿?”
“快!开启防护罩!”既然已经身处空中,声纳自然无用武之地。徐思齐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声纳室,准备返回自己的航空顾问岗位。
“雷达不同于声纳,定位扫描速度极快。若距离合适,十几秒内防空导弹就会袭来。”徐思齐一边嚷嚷着,一边向悬梯走去,但总算还记得这里谁是指挥官。
“艇长,请求上舰桥继续观察!”
“批准,等等,你先看看这是什么?”王院士随口答应后,立即拉住了徐思齐。
潜望镜终于捕捉到了些许踪迹。
一道淡淡的烟迹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