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搁置 (1/2)

王院士转而提及艇上的肺炎疫情:“艇上有肺炎疫情,已向贵方通报,上级应已通知。请坐,边吃边谈。”小宁惊愕,虽上艇时戴着口罩,但用餐时忽略了,他抱怨官僚的疏忽,但只能接受现状:“我们都打过疫苗。”

苏勤匆匆扛起装备逃离,避免被卷入接下来的“翻译”任务。小宋则开始关心王琴韵,而王琴韵因酒精作用,只会点头。小宁看到这一幕,觉得比手下与外星俘虏研究如何伤害自己还要离奇。

王院士解释疫情主要在外星人身上,艇内活动需戴口罩,社交距离因条件有限而无法保持。小宁追问是否为已知肺炎,还是外星未知病毒。王院士确认是已知病毒,但暗指还有其他病例。

小宁提及将一同出发的伊尔76运输机上的26名外星人,王院士表示未收到此级别通报,外星人未接种疫苗也是首次提及。小宋询问外星人被捕地点,小宁回答是南太平洋,并开玩笑说不可能是苏比利尔湖。

小宁询问是否有详细名单,王琴韵虽自称船长,但王院士未深究。小宁让奚嫣提供名单,但奚嫣只能报出外星人的绰号,无法提供正式名字,引发一阵笑声。最终,王琴韵因醉酒倒在桌上,被徐思齐抱去休息,小宋心疼地将她未吃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在紧张的氛围中,奚嫣轻声对小宁抱怨道:“指挥员,这里的外星人待遇比我们好多了。”小宁瞪了她一眼,示意她坐下吃饭,决定给王院士留点面子,等到达目的地后再做详细汇报。

原本以为要等王琴韵酒醒后泰山号才能起飞,但小宁惊讶地发现,戴着学员军衔的苏勤已经在指挥舱内忙碌起来。难道地球人已经能够操作这艘飞船了?

泰山号虽然拥有自己的对空联络设备,但与俄城空天军的飞机加密方式不同,无法直接通讯,只能使用公开频道,这显然不是双方所愿。因此,小宁带来了装有俄城制式加密模块的对空联络台,但天线仍使用泰山号原有的电子桅杆上的无线电天线,这是用艇上备品库里的备件修复的。

小宁原本期待能站在潜艇高高的指挥台上,手持通话器与伊尔76通话,但现在却只能挤在泰山号狭小的指挥室里,看着王院士和苏勤摆弄几个潜望镜。他感到自己似乎只能充当联络官的角色,而这些潜望镜又怎能指引飞船在空中飞行呢?他完全插不上手。

按照预定时间,经过蟹苗的最后通话确认,伊尔76从附近机场跑道起飞,先绕了个大圈,确认航向后飞越贝利尔湖。王院士迅速用对空潜望镜锁定了目标,并准确报出了方位和距离。

苏勤复述了指令后,开始操作泰山号起飞。他站在海图桌旁,面前的投影画面显示的是非穿透潜望镜的画面,此刻正指向正前方仰角30度,但画面上一片空白。

突然,对空台中传来一阵怪叫,原来是两架护航的米格31紧跟在伊尔76后面,一飞进贝利尔湖上空就急着俯冲向低空,想看看传说中的外星飞船。然而,苏勤的突然拉起动作让他们惊慌失措,大声嚎叫起来。

王院士和苏勤对此毫无感觉,但徐思齐和小宋却憋笑得很辛苦。小宁则一脸严肃,抓起通话器,不管对方军衔高低,直接以地面飞行指挥员的口吻严厉批评了那两名战斗机飞行员。

王院士继续跟踪目标,而苏勤则迅速将伊尔76拉入非穿透对空潜望镜的视野,并稳定了编队飞行。他操作熟练,将泰山号固定在伊尔76后下方,保持一定的高度和水平距离。

编队开始爬升高度,以避免被他人发现。伊尔76率先开始爬升,苏勤紧随其后,只需保持激光测距读数在600米左右即可。高度、速度、方向都稳定后,两架护航的米格31也老实地组成双机队形伴飞。

苏勤曾想过再吓吓那两名飞行员,比如打开防护罩飞行并表演一个原地360度慢速筋斗动作,但被小宋制止了。苏勤悄悄跟徐思齐说,咱妈居然也开始担心刺激到友军了。

编队继续飞行,直到飞过边境,两架米格31自行返航,接替它们的是两架机身涂装斑驳的战斗机。徐思齐用穿透式对空潜望镜观察了这两架战斗机半天,悄悄告诉苏勤,上级布置的机型真是太老了,很有可能是头一批出厂的。

编队一路向南飞行,直到泰山号腹部吊篮中的摄像头显示下方再次出现宽阔的水面时,苏勤才开始脱离编队操作。在夜空中缓缓下降高度,泰山号只能降落在海面上,无法与伊尔76保持编队直达降落地点上空。

好在现在有吊篮中的卫星定位系统,虽然刷新率跟不上泰山号的飞行速度,但雷达高度表足够使用,定位也没有问题。苏勤和徐思齐两人都手持航空用的GPS定位终端。

苏勤气定神闲地沿着螺旋轨迹盘旋下降,连防撞的事情都不用担心。两架战斗机以更大的盘旋半径在外侧伴随盘旋下降,准备阻拦一切意外靠近的航空器,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海面上过于接近的船舶。

苏勤觉得自己闭着眼睛都能安全降落,这种感觉真是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