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0,求助 (1/2)

小宋迅速采取行动,将正在执勤的苏勤调离岗位,以便他能研究这枚神秘物品。当苏勤尝试接触时,一片光幕突然显现,然而上面的内容对苏勤和小宋来说都如同天书,难以解读。他们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进一步操作,更不敢贸然向王琴韵询问关于神使飞碟上物品的事情。正当他们犹豫不决之际,小宁一行的到来以及王琴韵因伏特加而醉倒,使得这枚小型飞船核心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只能随其他物品一同被带下潜艇,暂时以对待飞船核心的方式保管。

潜艇上最后留下的,依然是经验丰富的轮机长,他是唯一能够独自处理反应堆工作的人。

与此同时,在灯火通明的地下洞库中,小宋、王院士等人到达后,发现并没有更高级别的领导或专家在此等候,所有的工作和决策仍需由他们自行承担。疗养院的院长以及王院士的上级,支队长,在这里主要负责后勤支持。小宋在贝利尔湖上的全面搜查终于派上了用场,他立即下令将所有外星物品及采样物集中保管,并由专人看守。在交出相关物品后,人员即可解散,先接受体检和核酸采样,然后分配房间休息,正式进入隔离状态。

疗养院的房间数量已经足够,为了迎接泰山号的归来,原本滞留在此的各路专家已被疏散。现场人员迅速减少,连小宁一行以及沉睡中的王琴韵也被先行送走。只留下小宋一家三口、王院士、三个外星人(包括一大两小)以及焦急等待的丽莎,还有三个躺在特制容器中的病患。

关于病人的接收计划,王院士询问了疗养院院长,得知救护车已在洞库外等候,接收的医疗单位就在对面医院。于是,救护车在寂静的夜色中低调驶出疗养院大门,绕了个圈后直接进入对面医院。小宋看着丽莎目送救护车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怜悯,这位平时彪悍的美国海军上尉在返航途中显得格外安静。

随着外星物品、盔甲匣子以及小宋的大魔法师宝石等关键物品被妥善保管于地下掩体的专门库房中,王院士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催促苏勤等年轻人以及三个外星人前去休息,自己则转身与小宋商讨接下来的汇报事宜。

小宋拒绝了修改汇报内容的建议,转而抓住疗养院院长,询问关于500人规模群体在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医疗器材及医疗队规模的需求。她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专业规划,于是请求院长寻找专家制定计划。同时,王院士也向支队长提出了更新泰山号轻武器库的要求,以确保医疗队在异国他乡的自卫能力。小宋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地球上对于外星文字的敏感态度可能引发的冲突。

两人的讨论让疗养院院长感到震惊,尤其是“渎神”这个词让他感到陌生而难以理解。他打断了两人的交谈,建议他们先休息,其他问题留到明天解决。如果必要,他甚至可以让医生为他们开药。而那位半夜被唤醒签字的战区统帅虽然对疗养院突然被用作涉外防疫隔离感到困惑,但很快就意识到这一请求背后的深意:要求地方组织无条件配合,同时保持低调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泄露机密。

然而,尽管街道可以轻易封锁,消息的传播却难以完全控制。在接到通知的同时,本地网络上已经开始流传关于一艘神秘潜艇的照片。这艘潜艇正是泰山号,在昨天的飞行任务中,它无法在空中展示任何标志;而在水面着陆后,王院士也遵循事先的约定,没有升起旗帜。泰山号停靠的栈桥离岸边不远,而附近的住宅区众多,加之现代社会的夜行生物众多,使得这些照片得以迅速流传。

拍摄到的画面不仅仅聚焦于泰山号,还捕捉到了栈桥上身穿隔离服的战士们整齐列队,以及艇员们有序下艇的情景。由于距离较远且栈桥照明不足,细节略显模糊。大多数人未注意到下艇人员中多数身着陆军制服,而几张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几幅展示盔甲匣子的画面,相比之下,跟随其后的担架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至于外星母子三人组,则几乎被人忽略。倒是苏勤、王院士和徐思齐三人,每人怀抱一个形状大小一致的包裹,步伐一致,神情肃穆,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关注。网友们一致猜测,他们怀中的是骨灰盒,考虑到之前出现的三副棺材和一副担架,这一猜测颇具说服力。

“骨灰盒?开玩笑吧!我在哪儿烧的?反应堆吗?”面对网络上的种种猜测,当事人却并未放在心上。疗养院虽身处军营,但起床号并未唤醒泰山号归来的艇员们。苏勤此刻正惬意地躺在宽敞舒适的席梦思床上,与赵荣光闲聊。徐思齐也曾加入对话,但随着起床号的响起,他可能又陷入了梦乡。

对于泰山号的艇员们而言,虽然他们在潜艇上也能勉强入睡,但如此宽敞的大床和无拘无束的空间,足以让他们放弃早餐,享受片刻的慵懒。更何况,昨晚不是已经隔离了吗?应该会有人送饭来吧?

“你觉得这些图片会怎么处理?”赵荣光问道。

“喜欢就收藏吧,但别随便给别人看。”苏勤随口答道。

“处理这些事的人可能都不清楚具体情况,随他们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