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号并未驶离海岸太远,就按照护航的037护卫艇的指示转向了一座无人小岛的背后。转过最后一个海角后,苏勤和赵荣光就看见前方海面上被多盏探照灯照得灯火通明。
在灯火阑珊之处,数条长方形的趸船并列排开,上面密密麻麻地堆叠了两层集装箱,宛如一座微型的集装箱码头。甚至,几艘拖轮静静地停泊在旁,增添了几分码头的氛围。若非附近护卫艇的巡逻,以及远处驱逐舰与护卫舰的隐约身影,这里或许会被误认为是一座新兴的集装箱码头。
当泰山号逐渐靠近时,才发觉这所谓的“码头”其实规模并不大。构成浮动码头的趸船仅有两列,两列之间留出的缝隙,宽度仅比泰山号的艇身略宽一些,而缝隙的一端还被一条横向的趸船所封闭。
“哎,看来又要进港了。”赵荣光一路上都在研究露天舰桥上新架设的14.5毫米机枪,对潜艇兵而言,这确实是个新鲜事物,尤其是脚边还堆放着成堆的弹药箱。这一路上,除了出发时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保持低调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无线电进行协调联络,因此赵荣光这个信号兵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此刻,他才终于抬头,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不对,这简直就是进船坞的架势,你行不行啊?”赵荣光似乎还没有习惯苏勤新晋副院士的身份,依然把他当作和自己地位相当的人来看待。
“两车进一,慢速前进。”苏勤没有理会他,而是驾驶着泰山号驶向缝隙开口的方向,在几百米外缓缓调整船头。
“左5度,稳住。”苏勤紧盯着罗盘和前方的缝隙入口,每隔几秒钟就下达一个舵令。
“右3度,不对,是4度。”这样的调整让帮忙掌舵的徐思齐感到有些不耐烦。
“扭来扭去什么意思?好玩吗?”徐思齐完全不了解当前的情况,当然,任何一个舰艇上的水兵都不会像他这样提出这样的疑问,但他毕竟是个飞行员。
“闭嘴,我们正在通过狭窄水道!”苏勤也被惹恼了,直接回怼道。
“你就当是在进行仪表飞行不行吗?”
“好吧,好吧,收到。”也不知道是谁在制止徐思齐,估计不是小宋就是王琴韵,徐思齐立刻就服软了。
泰山号就这样在狭窄的水道中左摇右摆地前进着,最终在距离缝隙一百多米的地方就准确地对准了目标,直接驶了过去。
“双车停。”苏勤提前下达了停车命令,看着泰山号稳稳地滑进缝隙中,在艇首离缝隙尽头还有几米的时候缓缓停下。没有使用抛锚定位或倒车反推,苏勤不禁有些得意。
“科目二考试成绩不错嘛。”赵荣光在一旁冷嘲热讽道,但苏勤依然没有理会他。
甲板上的水兵已经开始准备抛缆绳,苏勤赶紧补充命令:“双侧抛缆,缆绳不要太紧,先不要放悬梯。”
苏勤走下舰桥后直接取代了徐思齐的位置,作为飞船核心的操作员,舵手的位置确实属于他。
虽然他刚刚被任命为副院士,但原来的副院士座位不能交给他,现在那里坐着的是小宋,这次飞行的技术负责人,也就是赵荣光口中的“首席科学官”。
再说那个位置也放不下飞船核心,尤其是旁边还不能增加一个王琴韵的座位。
徐思齐坐在另一边,是航空设备操作员,紧挨着还有一个航天设备操作员的位置和一个属于蟹苗的观察员位置,此刻这些位置上都没有人。
空间有限,赵荣光这个信号兵现在在指挥室里已经没有位置了。不过反正现在泰山号不会潜入水下,他也愿意转职为枪炮兵,他的战位现在在露天舰桥,负责操纵那挺大口径机枪和了望。
随着苏勤的操作,泰山号缓缓离开水面,直到缆绳被拉得紧绷绷的,艇腹才刚刚脱离水面。
这一幕让还在趸船上工作的水兵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尽管他们都已经被告知看到任何异常都不要大惊小怪,但谁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种异常。
提前向他们说清楚显然也不太现实,今天完成任务之后,保密教育的工作将会非常繁重。
苏勤重新登上舰桥,满意地看了看缆绳,觉得松紧适中,这才让人放下舷梯。
“让院士和医疗队下去验收物资吧,还有通知轮机长,可以开始部署冷却水管道了。”
这些事情都足够忙碌一阵子了,或许在天亮前泰山号才能真正起飞。
第一个被临时找来的是小宋,她要签收一整集装箱的航天探测设备。而且,在她的要求下,这个集装箱不得不被临时调换位置,因为这些设备需要在途中投入使用。
接着,医疗队各科室的带头人也被召集了来,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仪器设备需要签收确认。这次的出发太过匆忙,清点这些设备的工作居然被拖到了此刻,但幸运的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最后,连疗养院的司务长都被叫下了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