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簪花奇缘终成泡影 (1/4)

牡丹宫,一时间锦上添花,香飘十里不息,步入宫中,美如幻境。

瑕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凤都天降异灾,飞蝗满天,来的猝不及防,去的无影无踪。凤都太守急报向龙都求援。腾龙君臣不敢怠慢,立即举行朝会,因众臣对卫流光无功受禄多有微词,竟有四十余人联名保荐流光前往赈灾。想来这些保举的大臣料定流光一介武夫,决处理不了这件事,所以众人言辞激烈、用意明确。

瑕玉皇帝即命户部尚书李开方为正使,金吾将军卫流光为副使,携赈灾款前往凤都赈灾。

谁知此事不利,虽然开方与流光劝谕百姓,但凤都太守却极其顽固,认定蝗虫乃是天虫,不能捕杀。百姓竟多有附议者。拖了许久,蝗灾蔓延开去,竟至一发不可收拾。流光见软的不行,便使起火爆脾气,与阻拦灭蝗的百姓发生冲突,局势大乱。李开方是书生出身,精明不过,见此情景,忙向龙都告急。告急文书到日,朝野哗然。

由于灾情紧急,凤都与龙都互为犄角,近在咫尺。兆凌无奈,眼见惜花体弱,只得再派尚青云与何忠义前往。忠义自雪戟郡主乃知玉驾临腾龙以来,每日在她身边护卫,其实是借护卫之名大献殷勤,如今偏要接旨前往凤都,心里舍不得;转念想想也是兆凌对自己一片信任之情,做成这事,说不定能加强乃知玉郡主对自己的好感?

想想多年前从她鬓边摘下的簪花,再到雨烟楼上她看自己那种令人销魂的眼神!他似乎觉得这次去凤都是他的一次表现的机会,或者说他正是为她而去的,这种想象一旦延展开来,就会泛滥成灾:他接着想到,这次他去了,干的好了,也许就不用老是借故留在郡主身边了?或者郡主真能招他为郡马呢?或者这就是天意,当年比武时那支簪花,就是上天的媒聘?或者她这雪戟国第一女武士,就该配他这个当年的神童武状元?或者……

一番想入非非之后,何忠义再一次来到乃知玉所住的雨烟楼,他带着极度的兴奋叙述了皇上派给他的任务。这个任务似乎不是去赈灾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表演,是一次情窦初开的少将军在所爱的女子面前忘情的表演。虽然任务尚未开始,但在何忠义的心中,事情早已经圆满地解决,他也已获得了美人的芳心……与少年的狂热不同,武艺超群的郡主此次很温婉:“忠义,你好好干,我祝你成功。”

如果没有这句话,何忠义只是何忠义,他至少还没飞到天上,可是,有了这句话,忠义已在云端。去往凤都的路上,在投宿的区区几夜之中,这个人脑中闪过的,全是郡主坐在花轿中,一派鼓乐中,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听着人们此起彼伏的祝颂声,抬出一只手来向人群挥手致意的情景。他不止一次从梦中笑醒,难怪尚老大人要弹劾他幸灾乐祸。他是幸灾乐祸,但他不是为凤都遭灾而乐,也不是为流光和开方赈灾不成而乐,更不是为自己接了这份差事而乐,而是为了完成差事之后,他可能履行“簪花之缘”而乐!此刻的忠义下意识的取出贴身存放的那支簪花,驿馆的白纸窗中透进几缕月光,清辉下,那桃色的花,美艳如昨。

忠义和尚青云很快就和流光等人会合了。眼看局势不妙,太守将信将疑地同意了开方那个发动军民一齐动手灭蝗的建议。但是,灾情的严重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百姓们虽然都领到了赈济款,但是天灾已经让世人处于尴尬境地:有银子没处买东西!

赈灾行动仍在继续。蝗虫的尸体遍布凤都所有的地方,在那些遗骸的上方,是声势浩大的蝗虫“军队”,一阵新的嗡鸣之后留下的,只有一片更加荒芜的土地和更加绝望的百姓。灾情丝毫没有缓解,渐渐地,太守贴出的安民告示和朝廷送来防止灾后瘟疫的汤药,已经无法阻止人们冲开城关,涌入龙都。

大批的灾民如潮水一般,涌入腾龙都城。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以漓王为首,主张安抚灾民,开城放人;一派以桂王为首,找各种理由将灾民堵在城外,禁止入城。一时间,腾龙朝廷陷入空前的混乱中。

叶惜花身处在美如幻境的牡丹宫中,得知此事之后哪有心思养病!一连上了十五封奏疏,要求前往凤都,兆凌只是不允。这是他们兄弟情深,兆凌深怕他灵力虚耗伤了性命的缘故。惜花心里也清楚,便想不辞而别,独自一人往凤都去。凌儿深知他的秉性,惜花尚未上路,兆凌便造访牡丹宫,闲话无多,只是开门见山对他叮嘱一句:“好哥哥,你去了,可要量力而为。真现了原形,可没个人能救你。”

“你放心,凌弟。我还要带你游遍腾龙呢!这是大好事,我去了不会有事的。”当晚惜花就与千福匆匆话别,而后急急上路。

到第二日,蝗祸消弭。不久之后,惜花郎一身黑衣,踉跄归来;其后,卫流光、何忠义等一行四人带队回朝。凤都百姓纷纷传说,蝗灾去日,蝗虫全部化为蝴蝶,彩蝶漫天飞舞,过处庄稼复生,百花盛开,房舍俨然,商市复开,一场细雨洒下,彩虹蔽日,凤都顿如世外仙境。

又有人说腾龙得神仙护佑,有人梦见那前一日有一俊美男子身着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