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考有三试,笔考,面考,武考。
其中之武考,便与这灵山上修仙休戚相关。
实际上来说,没有仙人身份的人,是无法参加官考的,没在灵山上呆过,没经过修炼,是决不可能有资格武考的,即便是有仙人身份,过了前两关,第三关也不见得就稳操胜券,唾手可得。
因此,每到了晚间,牧辰便春来夏往、秋收冬藏地练习,唯求烂熟于心,不至于生疏,兢兢业业,洗炼灵气。那些刚下灵山的仙人,放弃了仙考,或是仙考没过,在这武考上,基础上还算过得去,比那些好几年谋求生计的人来说,是更有胜算一些。
氲养灵气,是最基础的部分,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是灵气。
而这灵气要日复一日的洗炼,求其纯粹,说起来这灵气的纯粹,也是让仙者们咬牙切齿而不可急得,不是辛苦就能得到的。
有的人天赋极高,领悟力极强,短短数年,经过洗炼,便有小成,不过公平的是,再往上却是骤然变得难了,而那些缓缓慢慢,寒来暑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的仙者,虽然前些年比不过,但卧薪尝胆,修到了这个层次,却是反而容易了,这大有些伤仲永,大器晚成的道了。
牧辰想要考上官,获得另外一种人生,或者是说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不去客栈当小二,不去跑腿,不去干力气活,想要个稳定的生活,官考是唯一可靠的选择。
官考规则,笔考前三名,进入到面考,笔考和面考的综合成绩淘汰第三名,剩下的两人进入到武考,但依然是笔考加面考加武考三者的成绩之和,来决定谁最终获得官位。
而武考就有趣在这里了,打分是完全由灵山上的仙人考官来打分,由七位仙者,分别对两人进行武考,得出各自的分数,去掉高分和低分,求一个平均分。
所谓仙人,以灵气为神,剑为形质,以神御形,打出势来。
这才是构成仙者挥决天下的第一步,有了势还不行,势去不可扼,势来不可挡,御势才是接下来的第二步,如何在势去与势来之间,不断势,形成连绵不断的势,打出更强的势,这是第二步御势。
到了第三步,便是境了,到了这个境界,那是迈入仙境的门槛了,可以借天地之势,人剑合一,无我,但却有我,星辰变化,逆天改命,飞花摘叶,皆可无限法力,真有夺天地造化之神功了。
说起来头头是道者,灵山境内,不可胜数,但真有大成者,却是寥寥可数,那种天人合一,人剑合一,夺天地造化的神功,已经是只可闻不可见了。
那灵山后山的仙籍,并不是凭空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那位灵山之大成者,在一次诗会醉酒后,捡起一枝树枝,借着酒性,感怀一生,夺天地之造化,记录了下来,只是当时偶然所悟写在一卷书上,后来那书真迹又消失不见了,如今后山那石刻,却是另外一人所刻,是那仙圣的后人,不知为何,竟出身寺门,毕其一生,搜寻那先祖仙圣的笔迹,悟得其得道之要紧,于后山刻在大荒石上。
后来者不计其数,皆仰仗此仙籍,也有大成者,但真是前浪太高,后浪前赴后继,如过江之鲫,都拍死在沙滩上,无论多有勤奋者,焚膏继晷,悬梁刺股,汗水塞池,都是望尘莫及,无法达到那位仙圣所得道的高度,或许是真迹遗失之故。
修仙之大道,全在一个悟字,悟成了,成了大道,便在剑上见真功夫。
说起来简单,侃侃而谈,但真做起来,却是实在是繁左复杂,甚至艰深晦涩。就说在剑上,也是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剑不重要,善舞剑者,能御剑者,不择剑,捡起树枝,在沙滩上也能悟道,但又有说,重剑,软剑,长剑,剑虽是形质,却也影响颇多,据说剑圣喜用茅山山脚下一位无法考究的匠人专做的剑,也有后来的一位姓苏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剑仙,说是找到了那位茅山后人,断定剑圣就是用此剑,只有用此剑,才能夺天地之造化,当然剑仙仍然不及剑圣的高度,论实力,公认是天下第三,至于敢称第二位的那位,实在是别出心裁,走出了另一条路来,继往开来者,为圣。
如何运剑,如何灵气御剑,是不传之法,后有有大成者赵氏曾道,运剑之法千古不易,借势之法因时而易。
牧辰此刻正坐在床上,闭目凝神,全在那灵气之界中,食灵粟者,得天地之灵气,洗炼灵气,成海纳百川之势,那灵气如一阵风,似有形萤火,牧辰以神追逐着那风萤之火,寻天觅地,时而犹如春风拂面,时而犹如月光匝地,时而又犹如淅沥小雨,直过了半个时辰,才睁开眼来。
顿觉心平气和。
窗外的雨才到了耳边,淅淅沥沥,安静又详和。
这也是牧辰何以坚持洗炼灵气这么久的原因,因为每次修炼完后,都觉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看世界都顺眼了许多,很多焦燥的事都变得不堪一击了。
心静则神怡,神怡则犯困。
牧辰去喝了杯水,吹灭了灯,回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