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当堂问斩 (1/2)

时间正值小年,赵知县昨天新纳了一房小妾,昨天晚上喝了一点酒,跟小妾同房一夜风流,好不快活。

今天正想多睡会儿,却不想一大早就被一阵急促的叫门声吵醒。

赵知县被扰了清梦,心中恼怒异常,大声喝道:“何人如此大胆,扰了老爷我的美梦!”门外的声音却并未停止,反而愈加急切。

赵知县无奈,只得起身,胡乱披了件衣服便前去开门。

一开门,看到是陪嫁丫鬟花笯。

这陪嫁丫鬟是跟着小妾一起入门的,算是通房,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推倒,神色稍稍缓和,问道:“这么早,什么事儿啊?”

花笯连忙说道:“是门房老张叫我来通报,说是衙门里出了大事,钱县丞、周主簿、孙典史、李通检,四个大人全都上门了,就等老爷呢。”

“啊?”赵知县吃了一惊,心想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小年的时候这四位一起上门?他不敢怠慢,连忙更衣,来到前厅。

一进前厅,赵知县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钱县丞抢先说道:“大人,昨夜有人在咱们衙门里杀人啦!”

赵知县一听,只觉脑子“嗡”的一声,险些站立不稳。

要知道,县衙乃是地方治理的核心所在,代表着官府的威严。

在县衙里面杀人,按律可是重罪,若是传扬出去,不仅自己的仕途会受到极大影响,在座各位的前程也都堪忧。

赵知县连忙问:“歹徒抓住了没有?”

孙典史赶忙回道:“那两个凶徒已经被捕快擒获。”典史负责县衙的治安、监狱、捕盗等事务,抓捕凶手正是他的职责。

李巡检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道:“那两人昨夜杀了人之后根本就没跑,拿着刀就坐在衙门的雪地里面喝酒,一直到早上捕快发现,都没有要跑的意思,若非如此,恐怕捕快们都不敢上前。”

孙典史狠狠瞪了李巡检一眼,二人素来有矛盾,此刻李巡检拆他的台,让他心中极为恼怒。

赵知县听了以后倒吸一口凉气,眉头紧皱:“凶徒何人,杀了人之后还不跑?这是所欲为何?”凶手如此有恃无恐,让他心里面直打鼓。

周主簿说道:“是李景铎和厉象两个人,他们都是苦籍出身,到衙门里面杀冯老三正是为了寻仇!”

赵知县听到这两个名字,松了一口气,暗自思忖:这两个名字陌生得很,应该跟当地豪绅没有什么太大的牵连,也就是说是无势力无背景的小人物,那就好办了。

想到此处,他大喝一声:“升堂!”

大堂之上,气氛肃穆。衙役们分站两排,手持棍棒,齐声高呼“威——武——”。赵知县高坐公案之后,惊堂木一拍,大声道:“升堂!”

不多时,李景铎和厉象被带了上来。只见二人手镣脚镣具在,却站得直挺挺的,丝毫没有下跪的意思。赵知县见状,怒目圆睁,喝道:“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厉象昂首挺胸,大声说道:“我等有军功,特批见官不跪。”

赵知县眉头一皱,道:“你们有什么军功?”

李景铎不卑不亢地说道:“我二人曾在白登山与匈奴大战,匈奴铁骑凶猛,我军将士身陷重围。我与厉象奋勇杀敌,历经数场生死搏杀,斩获首级超过五十个。最终,我边军艰难取胜,此等军功,乃是陛下亲赐,特许我等见官不跪!”

赵知县听了,又是一惊。那场白登山大战他也有所耳闻,战况之惨烈轰动朝廷,无数将士血洒疆场,才勉强击退匈奴,换得边境安宁。

为了表彰边军将士,陛下特意颁了圣旨,允许这些边军将士以后见官不跪,就如同有功名的秀才。这事当时在朝堂上还引发了一些争议。

赵知县不好再强迫他们下跪,毕竟这是陛下的旨意。

于是,赵知县面色一沉,问道:“那你们倒是说说,为何到我县衙里杀人?此事不说清楚,纵然你们有功也是枉然!”

李景铎刚要诉说来龙去脉,却被胡师爷打断。胡师爷道:“大人,这李景铎乃是不想交租,而且跟冯老三有仇,所以杀人。”

胡师爷说完,便在赵知县耳边耳语几句:“大人,这两人不除以极刑不行啊。那冯老三毕竟被县衙委任了收税之职,而且好几个涉事的捕快都牵扯其中。这事儿严格来说就是以民抗官,就说是造反也说得过去。如果不判处极刑,之后被别人参上一本,说大人您包庇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赵知县听了之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这话说得在理,不能再审了。

他惊堂木一拍,大声宣判:“李景铎、厉象,尔等胆大妄为,寻仇害命,目无法纪。虽有军功在身,但杀人之罪不可恕。本县判决,将你二人押入死囚牢,待即日问斩!”

说罢,赵知县衣袖一挥,“退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