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兵曹司廊下悬的羊角灯都蒙了灰。齐柚把茶罐和一个四方的木盒往怀里紧了紧,来到赵府门前交由小厮:“麻烦你交给赵大人,说是回礼。”
刑部暗牢的腐肉味混着陈年血锈,在赵广哲玄色官袍上凝成冰珠。他指尖碾过一截茶引,碎屑簌簌落在受刑人额头的血痂里,“茶仓第三十一号引票,腊月十三签押。“声线似浸了雪水的刀刃,惊得墙上火把骤然一暗。
受刑者喉结滚动着将血水咽下:“真的不知道是谁让我送的…“话音未落,铁刺突然扎住他溃烂的指尖,三根指骨在诵经声里碎成齑粉。赵广哲俯身时,烛光将他的影子拓在囚犯扭曲的脸上,宛如夜叉面具:“‘那位’的舌头是浸过鸩毒,你也敢学舌?“
血水滴在青砖缝里,竟冒出诡异的白烟。赵广哲忽地轻笑,指尖挑起块烧红的烙铁:“你说虹桥茶仓的耗子啃烂了引票——“烙铁尖描摹着囚犯溃烂的唇线,“可知那些耗子今晨全被剜了眼睛,钉在茶仓梁上示众?“
暗处传来铁链脆响,赵广哲突然掐住囚犯下颌,将整张茶引塞进他喉中:“本官替你焚香祷祝。“火折子舔过引票边角的暗纹,焦糊味里浮起龙涎香气,囚犯鼓胀的喉头滚出“咯咯“声。
“大人,他应该真的不知道......“旁边一个侍从道。
暗牢石壁渗出的血珠正巧滴在赵广哲靴头金狻猊的眼眶里,他忽地抬脚碾碎地上半截断指,骨裂声混着诵经般低语:“慈悲为怀...“尾音未落,五指已扣住新来侍从的后颈,将人半个身子按进血水漫漶的刑具槽。
“大、大人!“老狱丞慌忙去拽那青衫小子,却见赵广哲腕间佛珠突然绞住年轻人喉结,“你闻不惯血腥?“他指尖挑开侍从官服领口,露出脖颈挂着新求的平安符,“本官这串紫檀珠子,浸过三百零九人的喉头血——“佛珠忽地收紧,平安符金线“啪“地断裂在血泊里。
老狱丞膝行两步捧起烧红的烙铁:“这崽子上月才从翰林院拨来,还不懂咱们刑部的规矩!“烙铁尖有意无意戳向侍从靴面,“您瞧他抖得筛糠似的,连前日早饭都要呕出来...“
赵广哲倏地松手,侍从栽倒时撞翻了盐水桶。他踩着年轻人抽搐的脊背俯身,玄色蟒纹补子沾了血污反倒更艳丽三分:“本官最恨两样东西——“冰冷的指尖缓缓刮过侍从惨白的脸,“一是自作聪明的,二是心慈手软的。“说罢,习惯性抬起左手腕置于鼻尖,没了习惯的沉水香,才想起数日前绷断了。
角落里突然传来铁链铮响,原是那囚犯疼得咬断了半截舌头。赵广哲反手将拿起旁边的匕首掷出,刀尖贯穿囚犯右眼钉进石墙,刀柄犹在震颤:“你既怜他...不如替他尝尝剜目的滋味?“
侍从哆嗦跪在地上,在血泊中咳出半枚碎牙。赵广哲转身时玄色袍角扫过炭盆,燎焦的蚕丝金线腾起青烟,混着皮肉焦糊味竟似檀香。“都说慈悲为怀——“他指尖捻起老狱丞捧着的烙铁,火光映得眼尾朱砂痣艳如滴血,“谁慈悲去年的三百七十八户百姓。“
众人沉默,见过的听过的无不悲戚——‘洛水村三七八户案’,那村口的半截残碑上“三百七十八户“的朱漆仍然刺目。
那年冬至的雪混着药渣铺满青石板,仁济堂的鎏金匾额被百姓砸成柴火,焦黑的“济“字残片嵌在掌柜颧骨上。有人看见十八辆骡车夤夜出城,车辙里漏下的党参须子缠着官凭路引,就这样带走他们生的希望。最瘆人的是祠堂香案下那摞泛黄的药方,墨迹被雨水泡成游魂般的灰影。有胆大的盗墓贼说,子夜时分能听见沙沙的翻页声,仿佛三百七十八户的冤魂还在对账——缺的当归三钱,少的人参两片,差的何止是几味药材?
春风又绿时,断墙下钻出几簇诡艳的紫色野花。放羊娃说那是未葬的尸骨在开花,花瓣上的露水沾衣即溃烂,一如当年蔓延的瘟毒。乌鸦仍在枯枝间盘旋如黑云,喙里叼着的碎布条,依稀能辨出是孩童肚兜上绣的“长命百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