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合作 (1/2)

风波平静之后的几天中,初雪沾湿汴河两岸时,“齐家献经“的故事已生出十七种说书版本。最得百姓唏嘘的当属潘楼东巷老瞎子唱的鼓儿词:“那齐娘子捧着茶经跪在朱雀门,青石板磕出三寸血痕,求告声惊动文殊院菩萨,这才引得赵尚书掀了林家茶船......“

赵广哲在刑部后巷接过茶经时,齐柚的膝盖不曾沾过半点尘埃。此刻她端坐樊楼雅间,看窗外漕船载着流言顺水漂远。茶案上鎏金茶罗子压着三张文书——齐家与案件无关的公告书,齐家人释放文书,一张汴京东角楼街巷尾二层小楼的地契。

鎏金茶罗子筛落的日光里,齐柚执壶的手腕悬若鹤颈。沸水冲入明前青茶的刹那,赵广哲嗅到雪混着的异香——这是用寒潭水沏的茶。

“大人请用三叠泉。“素瓷茶盏推至案前时,水面浮沫正巧聚成三朵莲苞。赵广哲的指尖在盏沿轻旋半圈,看着莲苞随水纹绽成雀舌状。

茶汤入喉的瞬间,他后颈旧伤突然刺痛。十年前茶山暴动那夜灌入伤口的毒血,竟与此刻回甘产生微妙共鸣。“比龙团胜雪多了分铁骨。“他扣下茶盏。

齐柚的茶针挑起炭火里将熄的香饼:“若用九泉环佩法养的茶青,该是铁骨裹着梅魂。“火星溅落,在桌边垂着的丝绸桌布上烧出个细小黑焦的孔洞。

赵广哲忽然倾身越过茶案,蟒纹袖口扫落几粒炭灰。他屈指叩响青瓷盏,盏中残茶荡出细小涟漪:“前些鬼市查私货——“话音陡顿,指尖蘸着茶水在案上画了道血槽似的印子,“线人咽气前,咬破手指写了这个。“

齐柚垂眸凝视那道蜿蜒水痕,手中茶针不紧不慢拨弄红泥炉里的香灰。炭火“噼啪“爆出火星,映得她眼睫在睑下投出颤动的影:“大人这案上水迹走势,倒像南唐徐熙的'一笔云'。“

“是字。“赵广哲突然擒住她欲添碳的手腕,拇指重重碾过她虎口薄茧,“齐娘子不妨猜猜,什么字能让刑部的鹰犬都断了爪子?“他掌心温度透过绢纱传来,烫得她腕间茶丸手串叮当轻响。

齐柚笑意浸着窗棂漏进的残阳:“鬼市规矩,见不得光的买卖都爱往高处攀——“针尖缓缓下压,“若是'商'字,未免小瞧了能让刑部吃瘪的主儿。“

她忽然抽回手,茶针在空中划出银弧:“民女倒想起个民间的歌谣,金乌坠玉阶,白驹踏宫阙,昨儿个卯时升,今儿个酉时歇,西山埋日头,北斗掌更迭,铁犁耕坏九茬苗,老树还发新枝叶。“白色的茶沫在盏中晕开,渐渐显出一个歪斜的“天“字,“还得是目光所及之上的九重天。”

赵广哲瞳孔骤缩,茶盏“锵“地扣在案上,震得香炉青烟乱颤:“你很聪明。你又可知,你仇怨的林家祠堂的飞檐兽首,比宫墙鸱吻还高三分......“

“大人说笑,大人都敢看九重天光,我为何不敢看宫墙?“齐柚低头摆弄着手里的茶具,“大人可知这沏茶手法叫什么?“齐柚突然将第二泡茶汤淋在茶宠赑屃背上,青铜神兽口中吐出带着血丝的泉水,“叫'请君入瓮',宋朝的茶,总要配些前朝的器。“

赵广哲低笑出声,解下腰间新缀的错金算珠扔进茶盘。珠子沉底的轨迹恰与无罪公告上的朱批重合:“本官倒觉得,该叫'瓮中捉鳖'。“他起身时蟒纹袍角扫过案上密信。

行至珠帘处忽又驻足:“齐娘子的茶楼,不妨取名'三叠泉'。“说这话时,他的目光落在窗外漕船桅杆上,那里飘着林家徽记的船帆正在被船员抽绳放下靠岸。

刑部大牢的石阶长满青苔,齐柚提着羊角灯的手微微发抖。铁门开启的瞬间,八岁的小女孩像乳燕般扑进她怀里,这是她在前年,开封城外春天,捡到的孤儿,父母死于饥荒,而自己也是一路流浪险些饿死。

“阿姐,赵大人给的饴糖。“小女孩摊开掌心,糖纸折成的茶花还沾着刑部特有的安息香。齐柚鼻尖一酸,抬头望见父兄褴褛衣衫下却无受伤,母亲发间竟已掺了银丝。

“不要担心,赵尚书明察秋毫,已经发了公文,我们回家!“齐柚握着母亲的手道。

回到城南破宅的齐家人,推开吱呀的破木门,正厅悬着虫蛀的《陆羽烹茶图》在穿堂风中簌簌作响,缺腿的供桌上供着景德镇碎瓷片,后院的野枹栎树虬枝刺破窗纸,枝头挂着半截褪色绸带——正是齐家鼎盛时系过的“御赐贡茶“幡旗。

青瓷盆中浮着七片蜷曲的柚子叶,齐柚的指尖掠过温水,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暮色透过新糊的窗纸,在父亲布满裂痕的指甲上投下细碎光斑。“阿爹,该用柚子叶了。“她将铜盆置于虫蛀的榆木方凳,水纹漾开时惊起供桌下的灰鼠。

暮色浸透新糊的窗纸时,齐家老灶台飘出十年来第一缕茶烟。

四角桌子边围着一大家子人,齐父佝偻着背擦拭豁口陶碗,指节因常年分拣茶叶泛着褐斑;齐榕赤着青筋暴起的手臂,茶碾木柄在掌心勒出深红印记;齐易无意识地用指甲抠着桌角霉斑,粗布衣袖滑落处露出搬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