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起步 (1/2)

午饭过后,初冬的日头攀过榆钱树梢时,竹香已漫过汴京东角楼街巷尾二层小楼那个斑驳的院墙。齐易抡起柴刀劈开新竹,青皮爆裂的脆响惊飞了檐下麻雀。竹屑纷扬中,赵广哲褪去月白外袍,鸦青中衣的袖口卷至肘间,常年握刑杖的薄茧在日光下泛着蜜色。

“大人使不得!“齐柚攥着抹布从灶间追出来,杏色裙裾扫过满地竹叶。她瞧见赵广哲腕间的菩提珠串滑落至竹节处,十八颗星月菩提正卡在竹纹凹槽里,“这些粗活...“

赵广哲屈指叩了叩青竹,腕骨凸起如冷玉琢成,“审得断千斤铁链,还摆弄不得几根翠竹?“话音未落,竹刀已在他掌中旋出银光,刃口贴着竹节游走如蛇。齐柚忽想起三日前他剖开茶砖寻密信的模样,那截露出袖口的腕子也是这般凌厉又矜贵。

齐榕抱着竹篾从屋后转出,靛蓝短打沾满晨露:“大人往左些,这横梁要卡进'凤凰尾'的榫眼。“他说话时总爱用竹匠切口,粗粝指节比划。

竹影斑驳落在赵广哲眉间,将刑堂带来的阴鸷都切碎了。他俯身时,后颈棘突随着动作起伏如远山,发间不知何时沾了片竹叶,倒像簪了柄碧玉搔头。齐柚鬼使神差地伸手,指尖将触未触时,赵广哲忽然转头:“齐姑娘可知刑部竹刑椅的制法?“

她慌忙缩手,绢帕坠地溅起尘烟。赵广哲却已执起竹刀,刃尖在青皮上刻出细密纹路:“要取三年生毛竹,浸足七日的崖柏汁...“刀锋游走间,碎屑如雪落满他肩头,竟与月白衣料上银线绣的流云纹浑然一体。

“小妹快看!“齐易突然从竹架上倒悬而下,发带垂在齐柚眼前晃成流苏,“我这'青龙探海'的榫头可还入眼?“他玄色箭袖鼓满山风,倒像只振翅的寒鸦。赵广哲广袖轻拂,将齐柚往檐下带了半步,恰好避开坠落的竹露。

齐母端着粗陶碗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般光景——刑部尚书的玉带钩卡在竹架缝隙,自家大儿握着鱼肠竹刀比划《茶经》纹样,二小子倒挂在梁上,而她那素日沉稳的闺女,正攥着块沾满竹屑的帕子发怔。

“赵大人用些蜜水。“老妇人将陶碗搁在磨盘上,豁口处凝着琥珀色的野蜂蜜,“柚儿去年腌的枇杷蜜,祛燥最好。“

赵广哲执碗的手顿了顿,他仰颈饮蜜时喉结轻滚,一线金液顺着颈侧滑入衣领,齐柚慌忙别开眼。

“伯母这蜜腌得妙。“他屈指轻叩碗沿,声如环佩相击,“倒让我想起终南山的老猿酿的崖蜜。”

齐易在梁上大笑:“大人若喜欢,明日我掏了后山熊瞎子洞的蜜坛子来!“

竹架忽然发出清越的咔嗒声。齐榕将最后道横梁卡进卯眼,十二根竹篾在棚顶交织出鹤羽纹样。

赵广哲广袖拂过齐柚肩头,带着沉水香与血竭草的气息,即将一块编好的竹排放在齐柚面前。

“大人这手法...“她指尖抚过由麻绳细细串接的竹排,“倒像是常做木匠活。“

赵广哲腕间的菩提珠突然滑落两颗,在竹板上敲出清响。他俯身拾珠时,后颈棘突抵着齐柚垂落的发梢:“刑部大牢的刑具,多半出自我手。“话音裹着竹香拂过她耳际,“去年秋决的断头台,榫卯还是仿的《营造法式》。“

竹梁忽地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齐易如折翼的玄鸟般倒坠而下。枣木锤脱手砸进新刨的竹板,飞溅的木屑在日光里织成金雾。他玄色箭袖卷至肩头,古铜色臂膀上交错着茶枝状的旧疤——那是去年腊月为护茶苗与山匪搏杀留下的印记。

“大哥快搭把手!“少年嗓音裹着竹香劈开晨雾,“这'凤凰尾'要啄人了!“悬在半空的榫头正如凤首昂颈,雕作翎羽的竹片簌簌震颤。

赵广哲广袖翻涌如泼墨,袖口金线蟒纹掠过齐易腰际。菩提珠串绷直成弦,十八颗星月菩提卡住将倾的竹架。齐柚瞧见他腕间青筋突跳如刑杖纹路,月白中衣却纹丝未乱:“扶稳。“

齐易应声跃起,衣摆扫落檐角残雪。粗粝掌心压住鹤形榫眼时。咔嗒清响中,歪斜的“凤尾“归位,惊得竹膜间栖息的露珠纷纷坠地。

“三日后开张,“赵广哲抚过新搭的茶棚立柱,指尖在“九泉环佩“纹样上稍驻,“给我留个能望见刑部角楼的位置。“他说话时望着齐柚发间木簪,那支茶木簪正沾着竹屑,“最好有张竹纹刑...茶案。“

齐柚闻言,莞尔笑起来道:“大人要的哪是茶座,分明是监察哨岗!”话音未落,忽觉鼻尖萦绕血竭香——那人广袖拂过她鬓角,将片竹叶别进她挽发的木簪。叶脉间凝着的晨露坠入后颈,凉意顺着脊骨游走时,她听见竹膜在风里震颤出《清平乐》的调子。

三日后,初冬的日头刚舔过东角楼斑驳的瓦当,齐柚已将最后半勺榆皮面糊在竹匾上。破陶罐里腌的灰灰菜泛着青黄,这是他们连着第三日拿苦菜团子当朝食。齐易蹲在榆钱树下劈柴,玄色短打肘部磨得透亮,露出里头絮着芦花的夹层。

“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