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纤纤(二十一) (3/11)

前突击复习,始终依循自己的教学规划,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他对学生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语感的塑造,都融入到平日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引导、熏陶和训练中。所以尽管第二天就要期中考试,章老师依然按照计划指导学生双休日需要完成的那篇习作。纤纤记得,那堂课前来听课的是陆鲲老师。他就坐在文俊的旁边,是自己搬了一把椅子悄悄进来的。纤纤当时并未留意他是否带着录音机,即便是现在也没有丝毫印象。有人过来听课,在语文课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人去特别关注陆鲲老师,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他的存在,大家依旧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即将完成的作文之上。那是一篇以道德为主题的习作,题目是《道德之秤,衡量人生的高度》。有趣的是,在指导立意的环节,章老师从来不主动给文章定下基调,而是让学生自行解析题目,并畅所欲言。哪怕是一些与主流价值取向不符的观点,在课堂上也可大胆提出并展开讨论。观点的激烈交锋常常在不经意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的灵感。同学们不再盲目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分析、辩论,去伪存真,探寻真理的脉络。也许他们还不懂得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但却开始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分析问题。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同学们的思想愈发深刻,见解更为独到。而在观点激烈交锋之后,章老师会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他每次都能精准地抓住要害,往往只需一小段话,便能让大家茅塞顿开,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到净化。此时,即便是那些最为激烈的“反对者”,也会心悦诚服地频频点头,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看法,带着深刻了许多的思想,回归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不仅在写作立意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在人格塑造和社会认知方面获得提升。他们愈发明白,写作不单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思想的表达与心灵的沟通。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将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关键。

如今,纤纤就这样,静静地聆听着同学们围绕“道德之秤”与“人生高度”之间的关系展开热烈的讨论。每一名同学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言,纤纤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正在那里慷慨陈词:“人生的高度并非取决于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取决于我们的道德品质。一个拥有亿万财富,权倾天下却道德败坏的人,他的人生是低贱的;而一个生活清贫却品德高尚的人,他的人生是崇高的。所以道德之秤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法则,那么,就让我们以道德之秤为标尺,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吧。”

纤纤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深知自己的话是正确的。尤其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风波之后,这句话更是凸显出真理的璀璨光彩。她的爸爸,不正是话语中那个有钱有权却道德败坏之人吗?虽然没有达到“亿万财富,权倾天下”的程度,却也是那类人的一个生动缩影。而章老师,恰恰是那生活清贫却品德高尚之人。虽然章老师的人生在二十八岁便画上了句号,而爸爸依旧苟延残喘地活着,甚至还保留着公职,但两类人的人生高下之分已不言而喻。然而,纤纤却不明白,明明是一个确凿无疑的真理,从她的口中说出,却显得那般华而不实,毫无说服力可言,犹如飘在空中的氢气球,看似五彩斑斓,却在人们心中没有丝毫分量。这不,她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同学便不屑地接了一句:“哼,就会唱高调!”

“你凭什么说我唱高调?”录音机里的纤纤立刻尖声反驳,“我说的哪里不对了?”

“就你,韩纤纤?你……所在的学校里,就有人凭借家人的权势为所欲为。她无论做什么,在老师眼里都是对的,这哪里是以道德之秤为标尺,分明就是以权势之秤为标尺!”那个同学犹豫片刻,还是没敢将矛头直接对准纤纤,但话中的意思却再明显不过,课堂上的纤纤又怎能听不出来?她立刻针锋相对地反驳:“我哪里做错了?你倒是说出来啊!若说不出来,我就告你无中生有、败坏名誉!”

听到这里,纤纤只觉得脸庞“腾”地一下变得滚烫,那热度仿佛能将空气都灼烧起来。原来,那句“无中生有,败坏名誉”,她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呀!没准在其他的场合里,她也不知不觉地说了很多次了。难怪在那场风波之中,即便她明明知道自己理亏,却依旧毫不犹豫地将这句话狠狠地甩给章老师。看来,仗势欺人对她而言,真的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更改的习惯和本能了。

然而,录音机里的那位男同学竟然没有服软,他依旧用那略带调侃的声音,慢条斯理地说道:“哟,我可没指你韩纤纤,你着的哪门子急呀?莫不是心中有鬼不成?”

“你……”录音机里的纤纤明显是恼羞成怒了。幸亏章老师及时叫停:“打住!打住!先听我说几句。首先,我们此刻是在分析文章的立意,绝不是在进行个人攻击。其次,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很多在我们看来像是唱高调的话语,实际上往往蕴含着真理。只不过那些传达真理的人,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展示欲望。他们企图通过张扬、醒目的方式来吸引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