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安的什么心? (1/2)

王一腾算了算,七只就是四十多块。

这可比一个社员一个月的工分值钱多了。

"成!"

老周走后,村长找上门来。

"一腾啊,"村长搓着手,”听说你养兔子?这买卖不错啊!"

"是啊,不过得注意政策。"

"对对对,"村长说,”咱们村正愁集体经济没项目呢。这事要是成了,可是好典型!"

王一腾心里一动。

有村里撑腰,这事就好办了。

"村长,要不这样..."他把想法说了。

"好!"村长一拍大腿,”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去公社给你批的。就说是社队企业!"

转眼又是半个月。

小兔子长得肥肥胖胖的,都快赶上家兔了。

村里人看着王一腾的眼神也变了。

"这小子有出息啊,懂得跟着党的政策走。"

"可不是,听说一窝兔子能换六斤粮票呢。"

"早知道俺家闺女就许给他了,看看,这才是正经人家。"

王一腾不理会这些闲话。

这年头,背后议论的多,真帮忙得少。

他正琢磨着扩大规模。

"得再弄几只种兔,趁着政策好。"

正想着,张小虎跑来报信。

"大腾哥,不好了!那伙外村人又来了!"

"咋了?"

"他们说要参观咱这社队企业,还带着公社的干部!"

王一腾脸色一沉。

这帮人,安的什么心?

"走,看看去。"

他摸了摸怀里的枪。

这养殖的买卖,可不能让人搅黄了。

就是不知道,公社的风向又变了没有。

公社的人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大清早就来了。

后座还带着个红袖章的民兵。

王一腾心里打鼓。

这阵仗,可不像是来参观的。

不过检查完养殖场,那干部的脸色可就不一样了。

"这个好,这个好啊!“干部搓着手,”咱们公社正愁拿不出好典型呢!"

"是啊,"村长也赶紧附和,”这可是正经的社队企业。"

外村几个打猎的脸都绿了。

他们本想告王一腾搞资本主义,谁知道反倒成了典型。

等人都走了,王一腾才长出一口气。

这年头,就怕被人扣帽子。

想当年,“资本主义尾巴”可没少割。

"大腾哥,这下可好了!"张小虎兴奋地说。

"啥好了?"

"有公社撑腰,谁也不敢来捣乱了。再说咱这是社队企业,响应政策呢!"

王一腾摇摇头。

这小子还是不懂。

兔子太少了,光靠这个可养不起一个队。

"得上山再逮几只种兔。"他说。

这几天他发现山上有个好地方,野兔特别多。

"走,上山看看。"

张小虎一听就来了精神。

这小子现在也学会了打扮,戴着顶破军帽,穿着双解放鞋。

一身打扮,跟个知青似的。

两人背着枪往山上摸。

那地方在后山深处,有个山沟。

平时打猎的人不爱来,嫌远。

山路不好走,到处是荆棘。

一路上,张大爷教的那些草药随处可见。

"这是治跳蚤的,"王一腾指着一簇小草说,"叫艾草。"

"那个呢?"

"那是防腹泻的,车前草。"

"大腾哥,你咋懂这么多?"张小虎羡慕地说。

"都是张大爷教的。那老人家懂得可多了,据说解放前就是赤脚医生。"

正说着话,两人钻进一片灌木丛。

突然,王一腾停下脚步。

"咋了?"

"你闻闻,"王一腾指着地上一株小草,"这啥味道?"

张小虎凑上去闻了闻:"挺香的,跟人参茶似的。"

"人参茶?你小子喝过人参茶?"

"那次去县医院,护士给我喝的。"张小虎不好意思地说。

王一腾仔细看那株小草。

叶子像伞,根茎呈红色。

他记得张大爷说过,这山里以前有人参。

"该不会是..."

正想着,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