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成长与乱世之幕 (1/2)

第二章成长与乱世之幕

时光悄然流逝,如白驹过隙,一晃五年过去了。自娄煜来到这个世界,他从咿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如今的聪慧孩童,每一步都带着让人惊叹的痕迹。

从出生起,娄煜就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乖巧懂事,仿佛天生就知晓这世间的道理,仿佛真如圣人所说的“生而知之”。三岁时,他便开蒙读书,这份早慧让娄弘满心欢喜。身为郡守的娄弘,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了给儿子寻得良师,竟亲自前往拜访赋闲在家的当世大儒孟仲,恳请他教导娄煜。

在成长的过程中,娄煜对待府中的下人温和有礼,从不苛刻。他总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即便府里的老爷夫人对他宠溺非常,他却丝毫没有沾染娇纵的习性。他的善良与亲和,让府里的下人们都打心底里喜爱这个小主人,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将来定非池中之物。

这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娄煜的小书房里。“公子,歇歇吧,不要读书了,都读了一个时辰了,来,吃点糕点。”丫鬟杏儿端着一盘精致的糕点,轻轻推开书房的门走了进来。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关切。

“好的,谢谢杏儿姐姐。我一会就吃。”娄煜坐在小椅子上,小手紧紧捧着手中的书,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书页,随口应道。他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对糕点的诱惑不为所动。

杏儿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中却满是宠溺。她轻轻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生怕打扰到专注读书的娄煜。

十分钟后,娄煜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来到这个世界后,除了偷偷练武,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深入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他逐渐发现,这个世界的历史轨迹与前世截然不同,分歧早在遥远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统治者将夏朝后裔册封于杞地,建立了杞国。与原时空里杞国在春秋时期早早消失不同,这个世界的杞国顽强地存活到了战国后期,最终才被大秦所灭。然而,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乱政,刚刚统一的大秦帝国迅速崩塌,九州大地再次陷入战火纷飞的乱世。

杞国后裔娄秀在秦末的动乱中,追随项羽南征北战,并与刘邦、项羽结义。在秦朝覆灭后,娄秀成功恢复了杞国。而后,在楚汉之争中,娄秀巧妙周旋,最终渔翁得利,再次统一了九州大地。为了稳固统治,彰显政权的合法性,娄秀恢复了上古时期的国号——夏。

令人称奇的是,更改国号后,各地的起义和叛乱明显减少,百姓对大夏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一时间,九州大地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逐渐走向盛世。

然而,这个庞大帝国的辉煌盛世在建国二百多年后戛然而止。北方的匈奴日益强大,不断侵扰边境。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当时的皇帝娄镇御驾亲征,亲自指挥部队北上抗击匈奴。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虽然最终打退了匈奴,使其元气大伤,但大夏的精锐之师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

战争的胜利让皇帝娄镇变得狂妄自大起来。他自认为文治武功卓越,成功解决了困扰大夏近三代皇帝的匈奴问题,于是将年号改为显圣元年,妄图以此彰显自己的功绩,仿佛大夏真的出了一位圣人。此后,他开始任人唯亲,刚愎自用,再也听不进朝臣的忠言劝告。朝堂局势急转直下,短短几年间,小人充斥朝堂,贪污腐败、侵吞百姓良田、卖官鬻爵等乱象在大夏屡见不鲜。

终于,在显圣十一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波及全国九州中的青州、徐州、兖州、冀州四个州,整个帝国东部瞬间被战火笼罩。义军推举叛将黄温为首领,加上裹挟的民众,总计二十余万人,号称三十万。他们四处攻城略地,并在青州宣布建国,国号大齐。

消息传到大夏朝堂,满朝震惊,一片混乱。在位二十三年的娄镇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打击,当场驾崩。太子娄深在混乱中仓促继承皇位,接手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

娄深即位后,深知局势危急,立即着手组织人马平叛。他大胆启用在前朝被排挤的名将赵仪和贤臣王普,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相互配合。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息了这场被大夏官方称为“齐匪之乱”的叛乱。

然而,连续多年的战争给大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经济和军事遭受重创,朝廷的权威也一落千丈,政令不再畅通无阻。各地小规模的起义时有发生,朝廷和地方的军队疲于应付,四处奔波。

娄深在位十六年,尽管他竭尽全力想要改变大夏走向衰落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带着满心的遗憾进入皇陵。不过,他在后十三年的治理,还是为大夏王朝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其得以勉强维持。

此后,又历经两位皇帝,三十余年的统治。直到如今的皇帝娄闵登基,改元显德,大夏再一次面临巨变。

显德三年,大夏荆州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大洪灾。洪水以荆州为中心,迅速蔓延至扬州和豫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