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妙手仁心牵情线,杏林趣话满山村 (1/2)

在靠山屯,林逸凭借灵芝产业和治病的本事,那可是成了村民们眼中的“大宝贝”。不过呢,这小子心里头清楚,自己这半吊子中医水平,还得狠狠往上提。于是,每天天不亮,林逸就像个被知识勾了魂儿的书虫,趴在那破书桌上,借着豆大点儿的油灯,啃起从县城淘换来的中医古籍。那书页都被他翻得软趴趴的,像极了村里老黄牛嚼过的草料。

遇到那些佶屈聱牙的地方,林逸就像个没头苍蝇,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拍拍脑瓜,实在没辙了,就跑去村里老中医那儿“取经”。老中医们虽说没多少成系统的理论,但那经验可都是从生活里熬出来的,随便点拨几句,林逸就觉得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白天,林逸就像个山林探险家,穿梭在山林间辨认草药。他瞧见一种草药,就像瞧见了宝贝疙瘩,小心翼翼地采下来,捧在手里,左看右看,还不忘放嘴里嚼嚼,尝尝啥味儿。这可把他折腾得够呛,有一回尝了一种毒草,舌头麻了好几天,说话都不利索,逗得村民们直乐呵。

随着对中医的钻研越来越深,林逸这治病的本事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不,村里的李奶奶突然病了,咳嗽得像拉风箱,喘气都费劲。家里人请了几个郎中,药吃了不少,可病情就像那赖皮狗,死活不走。听说林逸现在中医挺厉害,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把他请了过来。

林逸到了李奶奶家,像个老中医似的,有模有样地问症状、问起居,还把起脉来。他那认真的样子,让李奶奶一家人都不敢大声喘气。林逸琢磨了一会儿,一拍大腿,说:“李奶奶这是肺气虚弱,外加风寒入侵,得调肺气,驱风寒。”

林逸回到家,翻箱倒柜找出几味草药,像个大厨配菜一样,把润肺的川贝母、平喘的杏仁、健脾的党参啥的,按比例配好,就拿到厨房熬药去了。熬药的时候,林逸眼睛死死盯着药锅,一会儿添把柴,一会儿扇扇风,那紧张劲儿,就像在守着一锅能点石成金的仙丹。

药熬好了,林逸端着药碗,跟哄小孩似的对李奶奶说:“李奶奶,这药苦是苦了点,但您就当喝口苦糖水,喝下去保准舒服。”李奶奶皱着眉头,捏着鼻子,把药喝了下去。

接下来几天,林逸就像个贴心小保姆,天天往李奶奶家跑,看看病情咋样,再根据情况调整药方。没几天,李奶奶的咳嗽就轻了,喘气也顺溜了,脸上也有了血色。李奶奶拉着林逸的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逸子啊,你可真是俺的救命菩萨,以后俺家的大肥鸡,第一个就给你吃!”

这事儿一传开,林逸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周边村子都知道了。找他看病的人从村头排到村尾,把他家门槛都快踏破了。头疼脑热的、腰酸背痛的、小孩积食的,啥毛病都有。林逸忙得像个陀螺,从早转到晚。

可这病人多了,问题也跟着来了。有些病林逸听都没听过,翻遍古籍也找不着办法。还有些病得用好几种草药,可村里的草药就那么些,根本不够用。

林逸这人轴,哪能被这点困难吓倒。他一边没日没夜地啃古籍,一边又跑去县城找办法。这一回,他在县城打听到有个隐居的老中医,医术那叫一个神,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林逸一听,脚底像抹了油,立马跑去拜访。

老中医住的地方那叫一个偏僻,林逸找得那叫一个辛苦,像个迷路的孩子,在城里绕了好几圈,才找到地儿。见到老中医,林逸就像见到了偶像,把自己在靠山屯的事儿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还把遇到的难题一股脑儿抛给老中医。老中医被林逸的真诚和那股子执着劲儿打动了,不仅传授了他一些独门秘籍,还送给他几本珍藏多年的中医典籍。

林逸抱着书,像抱着金砖一样,欢欢喜喜回了村。一到家,就一头扎进书里,日夜研读,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给村民治病上。

有一次,村里的张大婶瞧见林逸又在山林里找草药,就打趣道:“逸子啊,你天天在这林子里钻,是不是在找能让你变帅的仙草呀?要是找到了,可别忘了给婶子也来点,让婶子也年轻十岁。”林逸被逗得哈哈大笑,回应道:“张大婶,我这找的草药,能让您身子骨硬朗得像个小伙子,到时候您可得带着大伙跳广场舞。”

还有一回,村里的大姑娘翠花,对林逸早就暗生情愫。见林逸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端着一碗水,扭着腰走到林逸跟前,娇嗔道:“逸哥哥,你这么拼命,要是累坏了身子,让我们这些小女子可咋办哟。来,先喝口水歇歇。”林逸被翠花这直白的话弄得脸一红,接过水说道:“翠花,谢谢你,我这不是想让大伙都健健康康的嘛。”翠花捂着嘴笑道:“逸哥哥,你就会哄人,不过你要是一直这么好,以后指不定哪家姑娘有福气能嫁给你呢。”

林逸在村里一边忙着治病,一边还不忘推广中医文化。他办了个中医小课堂,把村民们聚在一起,讲常见草药咋认,简单病症咋预防。课堂上,村民们像一群好奇的孩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听得津津有味。

有个叫柱子的小伙子,对中医特别感兴趣,老是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