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六国风云,暗流游动 (1/1)

秦国的改革成效显著,军队战斗力飙升,国力蒸蒸日上。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六国间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各国的强烈反应。

赵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赵王端坐在王座之上,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秦国军事改革的密报,眼神中满是忧虑与警惕。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下方的大臣们,开口说道:“秦国此番大动干戈,改革强军,其野心昭然若揭,恐对我赵国不利。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话音刚落,平原君赵胜便快步走出,拱手行礼,神色坚定地说道:“大王,秦国向来野心勃勃,如今实力大增,我赵国绝不能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我们应加强边境防御,增派精兵良将,加固城防工事,确保边境安稳。同时,联合其他诸国,共同对抗秦国,方能在这场危机中求得生机。”

赵王微微点头,陷入沉思。这时,一名大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平原君所言虽有理,但联合诸国谈何容易?各国心怀鬼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如何能齐心协力对抗秦国?”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而在齐国的宫殿内,齐王却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他斜倚在王座上,把玩着手中的玉佩,轻笑着说:“秦国虽有动作,但我齐国富庶,且有天险可守,何须惧怕秦国?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相国邹忌站出来,神色严肃地进谏:“大王,秦国狼子野心,不可小觑。此次改革,实力必定大增。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应加强与其他诸国的联系,同时做好自身防御,以防万一。”

齐王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了好了,本王自有分寸,你不必多言。”

燕国此时正陷入内乱之中,国内各方势力争斗不休,国君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秦国的威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军队也人心惶惶,战斗力大打折扣。

楚国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以屈原为首的主战派主张联合他国抗秦,屈原慷慨陈词:“秦国狼子野心,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若不与他国联合抗秦,必将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应主动出击,组建合纵联盟,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而以靳尚为首的亲秦派却极力反对,靳尚谄媚地说:“秦国势力强大,我们若与之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与秦国修好,以求一时安宁,还能获得秦国的庇护。”

两派互不相让,楚王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抉择。

魏国和韩国因国力较弱,面对秦国的崛起,惶恐不安。魏国国君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只能不断加强边境兵力,修筑防御工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国,寻求联盟,以抵御秦国的威胁。韩国则更是战战兢兢,一方面加强自身防御,另一方面向各国示好,希望能在这场风暴中找到一丝生存的希望。

嬴政得知六国的反应后,找来陈轩商议。他坐在书房的主位上,神色凝重地说:“贤弟,六国如今各怀心思,我们该如何应对?”

陈轩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兄长,六国中赵国军事力量较强,是我们东进的一大阻碍;齐国富庶,若能拉拢,对我们统一大业有利;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可小觑。我们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先与齐国交好,孤立赵国,再寻机各个击破。”

嬴政点头表示赞同:“贤弟分析得有理,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先派使者前往齐国,送上丰厚的礼物,表达交好之意;同时,在赵国边境制造小规模冲突,试探赵国的反应。”

于是,秦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行动。一场围绕六国的风云大戏,就此拉开帷幕,天下局势愈发波谲云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