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归来,刘逸召集了府中的文武百官,面色凝重,声音低沉:“诸位,今天在郊外看到的情形让我十分担忧。”
“旱情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你们对于这次大旱有什么看法?”
田丰站了出来:“回大人,我已经去周边各郡了解过了。许多地方因为缺水,春耕无法进行,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出现流民。幸亏大人早有先见,修建了大量的沟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逸点了点头,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虽然如此,夏季的粮食减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流民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大家要小心应对。有没有流民进入本郡的消息?
沮授沉思片刻,答道:“目前大批流民尚未发现,但陆陆续续已有一些人来到河间,投亲靠友的现象比较普遍。”
赵云随即插话:“没错,赵家村昨天就有一些流民从常山过来,他们来找我和樊大叔求援。赵家村的麦苗已经全枯死,百姓无处可去。”
刘逸听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赵云,目光温和:“赵云,你要安置好这些乡亲,有困难,记得告诉我。我们一定全力相助。”
说完,他又转向田丰和沮授,神色愈加严肃:“田先生、沮先生,赈灾工作要提前准备,必须发动乡绅捐钱捐粮。”
流民的涌入,可能会造成市面动荡,甚至引发治安问题。你们要加强巡查,防止不法分子趁机作乱。
对了,之前交代你们的买马之事,进展如何了?
田丰点了点头:“大人,回禀,良马大多产自北方,本郡本就不易获得优质马匹。”
幸运的是,本郡有一位商人朱富,他带回来的消息说,幽州那边有一位常年贩马的商人,名叫苏双,他手里有数百匹马,愿意低价出售。
不过,这批马的出售需要买家亲自前往。
刘逸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收购马匹刻不容缓,骑兵是最强大的兵种,我们要趁早准备。不宜拖延,马上行动。”
田丰有些犹豫:“大人,虽说马匹重要,但朝廷严令禁止私自贩卖军马。若是收购了数百匹马,恐怕会引起怀疑,后果不堪设想。”
刘逸沉默片刻:“这是个问题,但也不容忽视。这样吧,等到我们接近目的地时,再派人做些掩护。”
我们可以带着更多步卒,回程时再装扮成骑兵,避免引起注意。
沮授想了想,轻声道:“大人说得对,这样可以避免暴露我们收购马匹的目的。”他沉默片刻后,又补充道,“事不宜迟,我看最好明日一早就出发。”
于是,次日清晨,刘逸告别了苏瑶,带着典韦、许褚、赵云以及五百飞虎队,整装待发,前往幽州。
城门口,朱富早已等候在那里。
刘逸看到朱富那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熟悉感。朱富虽然个头矮小,面庞圆润,但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笑面虎”朱富,心中不由一动,随口问道:“朱掌柜是不是有个哥哥叫朱贵?”
朱富听后一愣,随即笑着回答:“回大人,朱贵是我的弟弟。我是个行商,走南闯北,倒是生意还算顺利。”
“而我这弟弟呢,是在家经营酒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刘逸听了,忍不住笑了:“倒是巧了,果然是一对兄弟。你看你这说话,果然天生是做生意的好材料。”
他又问道,“那位苏双是在幽州哪个郡?”
朱富笑眯眯地答道:“苏双原是冀州中山郡人,与另一位名叫张世平的商人结伴,经常在北方做马贩生意。现在暂住在涿郡。”
刘逸点了点头,心中微微一动,感觉这个名字似曾相识,但一时也未能完全记起。
他压下心中的疑问,决定先去会一会这位商人。
一路行来,眼前的景象愈加荒凉。河流干涸,禾苗枯萎,田野一片萧条,草木的绿意几乎消失殆尽。
不时见到三五成群的流民,背负着行囊,扶老携幼,艰难地走在荒芜的大道上。
整个世界似乎都被这场旱情笼罩,带着无尽的悲凉。
半个月后,他们终于抵达涿郡。
朱富熟悉的带领下,很快找到了苏双的庄园。
庄园外的景象也不容乐观,裂开的土地,干枯的树木,荒凉的景象让人感到心痛。
听说刘逸有意购买他的马匹,苏双显得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这些马再过些日子就会饿死或渴死。
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价格几乎没有分歧。
苏双虽然没有从中赚取利润,但能迅速处理掉这些马,心中自然也松了口气。
当晚,苏双盛情款待,刘逸一行人坐在热闹的席上。典韦、许褚趁机大快朵颐,喝得酩酊大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