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966年元旦,送走丰收而又多事的1965年,今天迎来的未知的1966年。过去一年小姜庄夏秋粮食再次获得大丰收。而这一年也发生陈春媳妇和方坤媳妇意外去世的事情。还有当了二十几年一把手的张启福被撤职,他的儿子祥义也被大队学习班关了三个月。
很多人本以为方坤会去告祥义的,没想到他自愿放弃了,这让很多人都想不通。陈金刚等和祥义不对付的人多次劝说,他还是没去。方坤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干娘的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即便让祥义去坐牢也换不来玉红生命。更何况以后还要和很多张姓族人一起生活,所以方坤没去大队告发。祥义听到后愧疚直撞墙,他媳妇领着几个儿子跪在方坤门口道歉。
有干娘照看小牛,又有老黄牛的奶水供给,方坤的情绪渐渐好了些。小牛在嫏嫏精心照顾下长得又白又胖,不知道的人根本想不到他是没吃母乳的孩子。方坤内心对干娘十分感激,庄里人也都是敬佩老人的为人。
陈金刚当上代理队长,这十几年被启福一直压着,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昨天见到夏书记,他提出要更换队里现有干部的想法,夏书记很支持。按照规定,生产队设有不脱产干部六名,分别是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民兵排长、仓库保管员。去年他们是队长张启福,副队长兼妇女队长陈金刚、会计姜绪海、民兵排长张祥庭和保管员张启尚。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听自己的,所以陈金刚打算都给他们换成听话的人。
1月3号下午,陈金刚来找夏书记,把自己拟定的干部名单交给夏书记,要是同意就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夏书记接过名单看看没吱声又递给了他。“老陈,你也是老干部啦,要多提拔年轻人,再回去斟酌斟酌,呵呵”夏书记笑笑走了。我这次提拔的人不老呀?民兵排长陈胜利才刚满二十岁,会计陈金成也是三十出头,只有妇女队长黄海霞快五十岁了。那我把她换成郭巧珍,她才三十多岁,不过她不像黄海霞那样会听自己话的。这次六个干部中只有张启尚媳妇一个人算是张姓族人,陈金刚就是有意压制他们的。本来想让侄子陈胜利当副队长可考虑他太年轻,所以自己兼任副队长。过几年他娶上媳妇再提拔他当副队长,到时候小姜庄就是我陈金刚的天下。
自从被撤职后,张启福就一直闷闷不乐,以前出去哪个人见到自己不毕恭毕敬的?现在好啦,客气的打声招呼,不客气好像没看到他似的。哎,以前以为人走茶凉的事不会出现,现在不就体现在自己身上吗?或许是当官这些年养成高高在上的习惯,现在他整天长吁短叹,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生产队有规定,年龄在15岁以上的人只要不生病都要下地干活。除非你年龄超过65岁或者像张瘸子那样有残疾,否则就只分一半的铺底粮。农村和城市不同,农村的口粮分“铺底粮”和“工分粮”。“铺底粮”是按人头算,不管你多大是男是女,一人一年就这么多粮食。这体现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像小姜庄去年每人就有280斤的“铺底粮”。而“工分粮”是按你出勤多少算成工分来计算的,出勤多你就多挣工分,到年底分配也就能多分粮食。去年年终结算,每一份六钱粮食,也就是说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挣六两粮食。而妇女和老人孩子一天也只能挣不到四两。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收成好就多些,收成不好甚至两钱都不到。
冬天没什么农活干,男劳力还是出去“扒河”,妇女老人编芦席和柳条片子。在启福当队长期间,“五保户”张杨氏最近五六年就没下地干活,主要是她左胳膊有残疾。虽然陈金刚一万个不满意,可她是队长的弟媳妇,自己也不能怎么样。现在不同了,自己是队里一把手,我要改改这个规矩了。
5号早上,出工铃声敲过后,陈金刚回家睡觉,这已经是他当上队长后的习惯。睡醒一觉吃过早饭再下地溜达,查看谁偷懒没有,然后再去大队找人拉呱吹牛。
小牛又哭了,刚刚吃过牛奶没多会怎么又饿啦?哦,是想让我抱他出去找人玩呢。说来也奇怪,小牛、小狗和小龙三个熊孩子只要到一起就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好像很熟悉朋友拉呱似的。要是没说够你把他们分开就会扯着嗓子嚎,庄里有人说他们是几千年前“刘关张”托生的。三个小孩中小狗最大昨天刚满一周岁,小龙快五个月了,小牛最小今天两个月零七天。家里生活怎么样从孩子穿着胖瘦就能看出来。看看小龙长得白白净净胖嘟嘟的,身上的衣服都是新的,包被也是三面新。再看看小狗面黄肌瘦,包被也是哥哥姐姐不能穿的衣服缝制的。而小牛虽然没有母亲照顾,家里也不富裕,可有嫏嫏精心照料,长得也是胖嘟嘟的,包被也很整洁。
张杨氏抱着小牛去找小龙玩,刚走到陈金刚家后就看到他下宅子。陈金刚本来要去叫张启福下地干活,以此来羞辱他,可想想他那几个儿子不好惹啊。正好看到张杨氏过来,对啊,启福有儿子我惹不起,你是儿子丈夫都没有还是现行反革命。“怎么没下地干活呢?乱跑什么?”陈金刚把手里烟扔在地上呵问道。听到陈队长这样问自己,张杨氏愣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