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计议宗正事 欲控刘杰心 (1/2)

荀爽的手重重地落在了荀攸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突兀。

荀攸吃痛,缩了缩脖子,捂着后脑勺,委屈巴巴地看着荀爽。

荀爽瞪了他一眼,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这小子,净出些馊主意!就不能安分些吗?”

荀攸不敢再辩解,只得老老实实地将自己的计策全盘托出。

“叔父,我的意思是,不如……不如给那刘杰一个名分。”荀攸小心翼翼地觑着荀爽的脸色,试探性地说道,“就说他是汉室宗亲,如此一来,他便有了牵挂,行事也会有所顾忌。”

荀爽捋着胡须,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哦?说来听听。”

“董卓如今权倾朝野,陛下和百官都受制于他。若是刘杰真是汉室宗亲,董卓为了拉拢他,必然会善待刘杰,如此一来,刘杰感激朝廷,投桃报李之下,或许能为陛下分忧。”荀攸顿了顿,又补充道,“即使刘杰不买账,我们也能以此为借口,牵制他与董卓的关系,让他有所忌惮。”

荀爽的一来可以稳住刘杰,二来可以牵制董卓,三来或许能改善天子的处境,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不由得抚掌大笑,“妙啊,妙啊!只是……”荀爽的语气突然一顿,眉头微蹙,“这刘杰究竟是何出身,可有查证?”

荀攸摇了摇头,“侄儿也不知,只知道他自称是刘氏后人,但并无确凿证据。”

荀爽沉思片刻,“此事事关重大,需得从长计议。这样,我先去和几位大人商议一番,看看他们的意见。”荀爽说着,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向殿外走去。

“叔父,您这是……”荀攸连忙跟上。

“我去找太尉黄婉大人、司徒杨彪大人还有尚书令王允大人商议此事。”荀爽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且留在此处,照看好陛下。”

荀攸看着荀爽离去的背影,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荀爽脚步匆匆,很快便来到了太尉府。

黄婉听完荀爽的叙述,重重地叹了口气,忧虑之色溢于言表。

“董卓这贼子,倒行逆施,祸乱朝纲,我等身为汉臣,却无力阻止,真是愧对先帝啊!”他猛地一拍桌案,发出一声巨响,桌上的茶盏都跟着颤了颤。

“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司徒杨彪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荀大人此计甚妙,若能成事,或许能为陛下分忧。”他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希冀,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尚书令王允也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这刘杰既然武艺高强,又自称是刘氏后人,若能将他拉拢过来,或许能成为对抗董卓的一股力量。”他的

殿内气氛一时振奋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荀爽见三人皆同意此计,心中也安定了不少。

“既如此,那便事不宜迟,老夫这就去宗正寺一趟,与宗正卿刘松商议此事。”杨彪主动请缨。

他与刘松两家素有交情,由他出面,想来会事半功倍。

“有劳杨大人了。”荀爽拱手道。

杨彪不敢怠慢,立刻动身前往宗正寺。

宗正寺内,刘松正埋首于案牍之中,仔细翻阅着历代宗室的族谱。

见杨彪到来,他连忙起身相迎,“杨大人,今日怎有空到我这宗正寺来?”

杨彪也不拐弯抹角,将荀爽的计划和盘托出。

刘松听后,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此事事关重大,我定当尽力而为。”他立刻召集寺中官员,调出所有刘氏族谱,认真查阅起来。

宗正寺内灯火通明,官员们翻阅卷宗的声音沙沙作响,气氛紧张而忙碌。

刘松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手中的卷宗,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手中的卷宗记载着汉室宗亲的姓名、籍贯、世系等等信息,厚厚的一沓,看得人眼花缭乱。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仔细地查看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落在卷宗上的一处空白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眉头紧锁……

“杨大人,这……”

刘松指着卷宗上的一处空白,声音有些颤抖:“这……这刘氏族谱中,并无此人啊!”他抬起头,看向杨彪,眼中满是焦急之色。

没有刘杰的记录,这计划便无法施行,他顿感压力如山般压了下来,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杨彪见状,微微一笑,走到刘松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刘大人,这族谱……也是人写的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松一眼,刘松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紧张的情绪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

他明白杨彪的意思了——既然没有记录,那就补录一个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