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朱长青已走,也不在逗留,即刻返回秦王府。
此时,马皇后正一脸着急的在府中等待。
当看到朱元璋过来时,便迎上前去,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重八,可搞清楚了?他是不是我们的孩子?”
闻言,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顿时显出几分懊悔的神态。
咱今日竟是忘了询问金锁一事!
这要是让妹子知道了,肯定饶不了咱!
怀揣着这个心思,朱元璋故作正色道:“妹子,这事不急。”
“咱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迁都顺天!”
闻言,马皇后突感疑惑,“怎么好端端的,又想迁都顺天了?”
朱元璋将事情原委说出。
马皇顿时就有些惊讶,“这朱长青年纪轻轻的,居然有这么高的见识?当真难得。”
老朱深以为然,“不仅见识超群,甚至还胸怀大义。”
“像是这样的人才,咱打着灯笼,在朝堂之上都找不到。”
马皇后笑道:“你这么爱才心切,不将他召进宫里,赐个一官半爵?”
朱元璋摇头道:“妹子,这事不急,咱得先搞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咱的孩子。”
马皇后点了点头,“重八,这可是大事,你得放在心上。”
“他要真是咱的孩子,那这些年,咱就亏欠他太多了,必须要弥补。”
听到这番话,老朱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要是一不小心,将朱长青的那些惨痛遭遇说出去。
爱子心切的马皇后,指不定会有什么痛苦反应。
顿了顿,他说起正事,“妹子,咱想好了,即刻启程返回应天,召集群臣议事,商量迁都顺天事宜。”
“待此事敲定后,咱在好好调查一下这朱长青的身份,一定给妹子你一个交代。”
马皇后点了点头,她也仔细考虑了,母子相认这种事情,急不来。
不然,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半个月后。
马皇后随老朱返回应天府。
当日,朱元璋便就召集太子朱标、李善长、胡惟庸、徐达等人,商议迁都顺天之事。
一开始,众人还有些困惑。
不是打算迁都西安府吗?
怎么又改成顺天了?
朱元璋看向众人,缓缓开口道:“咱此去西安,遇到了一名商贾。”
“他给咱说了几点建议,咱觉得很有道理,便说给你们听一听。”
紧接着,他就将朱长青所说的那番话,全部告诉众人。
随后,几人无不感到异常震撼。
这能是一个商贾说出来的话?
他们并不知道,朱长青只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用着一种后世人的目光,才能看到那些问题并且说出来。
“父皇,依这商贾所言,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迁都顺天的话,的确能够让后世帝王时刻警醒,尽可能避免发生宋朝时的那些事情。”
朱标应声说道。
同时,他也很好奇,那名商贾究竟是谁,改天得找个机会,向自己的父皇问一下。
如果有可能,大可以改掉其商籍,让他入朝为官。
毕竟,能说出那些话,足可见是有些才华的。
随着朱标的表态,徐达也站了出来,沉声道:
“老哥哥信那商贾所言,咱就信。”
“老哥哥说要迁都顺天,那咱就坚持老哥哥的决定。”
闻声,朱元璋大笑道:“天德啊,有你这番话,朕也就放心了。”
“你们两个呢?也说说看,要不要迁都顺天。”
李善长与胡惟庸相视一眼,犹豫片刻,前者率先开口道:
“上位,迁都之事,毕竟事关国运,不可轻易做出决定,更何况,还是根据一商贾所言,不免有些偏激。”
“偏激?”
朱元璋冷哼一声,“听韩国公所言,是认为那商贾所言无理?”
其实,这会李善长心里还困惑着呢。
原本一直讨厌商贾的上位,这一次,怎么突然能将商贾的话给听进去了?
“回上位,臣虽然觉着,这商贾所言有几分道理,但迁都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的好。”
胡惟庸急忙附和道:“陛下,李相爷所言有理,迁都之事,不可草率。”
“这件事情,咱已经思前想后很久了,认为可行,更何况,顺天府先前就是元大都,有成为都城的底蕴。”
老朱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强势,不容李善长与胡惟庸再说什么,拍板决定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