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你先回府歇息吧。往后早朝改在巳时,众爱卿也能多休憩些时辰。”
朱橚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带着上位者与生俱来的威严,打破了殿内长久以来令人窒息的寂静。
这声音在大殿中久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微微发颤,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砸在众人的心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新皇的权威与决断。
“汤和将军,你也退下吧。”
朱橚的目光扫过汤和,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果断。
“邓愈、冯胜、蓝玉……”
朱橚一个个点着名字,声音清晰而有力。
一个个被点到名字的官员,恰似在黑暗中看到曙光的囚犯,脸上瞬间涌起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激动。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原本紧绷的面容也随之放松。
汤和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动作缓慢而庄重,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朱橚的敬畏与感激。
随后,他缓缓转身,脚步轻缓而谨慎地退出奉天殿。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脚下不是坚实的石板,而是布满了荆棘与陷阱,生怕弄出一点细微的声响,触怒这位刚刚展现出雷霆手段的新皇,招来杀身之祸。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效仿,依次退下,整个过程安静而有序。
“宋濂宋大人,你也回府安歇吧。你很不错,是能够始终坚守清正廉洁,一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朕心中甚是清楚。”
朱橚的目光柔和地落在宋濂身上,眼中闪过一丝由衷的赞赏与认可,声音也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他微微前倾身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似乎在向宋濂传递着特殊的信任。
“谢陛下隆恩!”
宋濂激动得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泪光闪烁,他深深地看了朱橚一眼,眼神中饱含着感激、敬佩与忠诚,而后转身,脚步轻快却又不失稳重地离去,背影中满是欣慰与安心,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那些被点到名字走出奉天殿的官员,在踏出殿门的那一刻,仿佛挣脱了一道无形却又无比沉重的枷锁,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
那口气,像是压抑了许久的恐惧、紧张与不安,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他们的肩膀瞬间放松,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仿佛重获新生。
有的人还轻轻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彼此交换着眼神,似乎在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然而,留在殿内的每一个人,却仿若置身于冰窖之中,额头上冷汗如注,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滚落,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狼狈不堪。
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恐惧,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有的人不停地搓着手,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试图寻找一丝生机。
有的人则紧闭双眼,面色苍白,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这些锦衣卫,对于众人来说,是如此的陌生而又可怖。
他们行动敏捷,如猎豹般迅速而悄无声息,冷酷无情,眼神中透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
此刻,他们就像萦绕在众人心中的噩梦,每看一眼,都仿佛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让人毛骨悚然,不敢直视。
锦衣卫们整齐地站在大殿两侧,身姿挺拔,面无表情,手中的佩刀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执行新皇的命令。
直到再也没有锦衣卫踏入大殿,奉天殿上的气氛瞬间凝固,凝重到了极点。
压抑的氛围如同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大网,将所有人紧紧笼罩,让人喘不过气来。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稀薄,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
朱橚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倦意。
但他目光依旧如炬,缓缓扫视了一眼剩下的人。
这些人中有淮西勋贵的子弟,平日里仗着家族的权势,在朝堂上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视国法如无物,也有江南士绅出身以及其他势力的官员,为了一己私利,与权贵勾结,贪污受贿,双手沾满了百姓的血泪,私底下更是做了无数见不得人的勾当,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这其中,官职最高的是中书省左丞,汪铭。
汪铭站在人群中,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和不甘。他微微颤抖着双手,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
“全都拖下去,打入诏狱,由锦衣卫严加审讯。审理完毕后,抄家灭族,一个都不许放过!”
朱橚的话语冰冷刺骨,如同寒冬的北风,带着无尽的肃杀之气。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