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宫门外面竟是一片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就像春日的花园,百花争艳。
老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讶,微微探身,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刘伯温闻声,微微侧身,目光同样投向那些年轻官员,脸上带着几分饶有兴致的神情。
他微微眯起双眼,像是要将这些年轻人的每一个细节都收入眼底,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探究。
“是啊,陛下,”刘伯温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平和,带着几分深思熟虑后的审慎,“臣也着实纳闷,朱橚殿下究竟是从何处寻来这许多年轻人入朝为官。这朝堂复杂,远非他们眼中那般简单,可他们却如此朝气蓬勃地踏入其中。只是,不知他们的真才实学如何,品行操守又怎样,实在是让人难以捉摸。”
老朱刚欲启唇,话到嘴边,却又猛地顿住。
他的嘴唇微微开合,似是在无声地咀嚼着那些即将脱口而出的言语。
原本,他满心认定,这些年轻人大概率是朱橚匆忙拉来充数的,在这风云变幻、暗藏玄机的朝堂之上,难当大任。
可刹那间,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最近这些日子,这个曾经在他视野边缘徘徊、从未被过多关注的儿子,所展现出的一系列雷霆手段与果敢决策,桩桩件件,无一不让他对朱橚的认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与忌惮,脑海中浮现出朱橚坚毅的面容和果断的行事风格。
一想到这儿,老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到嘴边的话瞬间被他咽了回去。
他微微抿紧嘴唇,喉结上下滚动,强压下那番质疑,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紧紧盯着那些年轻官员,神色平静如水,可内心却似翻涌的波涛,暗自揣测着朱橚的用意,以及这些年轻人在未来朝堂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最后,老朱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懊恼,抬手摆了摆,没好气地说道:“算了。伯温,咱今儿个不露面了,还是去你家,你正好上朝瞅瞅这些年轻人的能耐。”
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赌气意味,就像一个和孩子置气的家长。
听着老朱这番带着明显赌气意味的话语,刘伯温心中了然,陛下这是又在和朱橚殿下怄气了。
紧接着,他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这笑容里,既有对老朱情绪的无奈,也饱含着对这位帝王心思的理解。
他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缓缓点了点头,动作沉稳,轻轻颔首间,尽显臣子的恭敬与遵命之意。
在这简短的回应中,他似乎在向老朱传达着一种无声的安抚:陛下的心思,臣都明白,一切自当照办。
奉天殿内,今儿个的朝堂比昨日轻松自在多了。
主要是因为朱橚昨日定下的新规矩——巳时上班。
巳时,也就是清晨九时,在以往,这个时间点,官员们早已在忙碌的政务中度过了好些时辰。
可如今,这看似平常的时刻,却成了官员们眼中的莫大福利。
曾经,每至上朝之日,官员们往往还在睡梦中,便被窗外的夜色和刺骨的寒意叫醒。
他们极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在黑暗中摸索着穿戴朝服,动作匆忙而慌乱,只因那严苛的上朝时间容不得半点耽搁。
摸黑出门后,他们在夜色的笼罩下,或是骑着马匹,或是乘坐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匆匆赶路。
马蹄声、车轮声在空旷的街巷中回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抵达宫门口时,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他们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苦苦等待宫门开启,那漫长的等待仿佛没有尽头。
不得不说,难怪后世老有人在网上说,洪武一朝,老朱家的官,狗都不当呢…
而现在,自从朱橚殿下定下了巳时上朝的新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官员们终于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多睡上几个时辰,养精蓄锐,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带着满脸的疲惫和焦虑。
整个朝堂的氛围也随之焕然一新,少了往日的压抑沉闷,那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息,仿佛朝堂也在这新的上朝时间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奉天殿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照亮了殿内的每一处角落。
百官们早已按照品阶依次站定,低声交谈着。
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庄重而又略带紧张的气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