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势。
他的目光冷峻,缓缓扫视着殿下的群臣,那眼神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让人不寒而栗。
“从今儿个开始,往后三年,”他微微停顿,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如同滚滚闷雷在大殿中回荡,“上朝的模式,必须变一变!”
朱橚加重了“必须”二字的语气,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同时,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这突如其来的动作让大殿内的空气都仿佛为之一震,群臣们心中一惊,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大气都不敢出。
朱橚微微倾身向前,眼神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向殿下的群臣,声音低沉却裹挟着无尽的威慑力,在大殿内轰然炸开:“本殿下无需你们动辄反驳,行事准则再简单不过。但凡本殿下下令,你们唯有全力以赴、坚决执行,不得有丝毫懈怠与迟疑!”
他的声音仿若带着实质的力量,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众人的耳膜,在空旷的大殿内不断回响,久久不散。
朱橚话音稍顿,脸上神色缓和了些许,目光从群臣身上一一扫过,声音也放轻了些,却依旧带着上位者的不容置疑:“当然,若是诸位有良策善言,尽可上奏,本殿下自会审慎斟酌、考量采纳。”
话落,他身体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之上,双手交叠置于腹前,看似放松的姿态里,却隐隐透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刹那间,他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如鹰,瞳孔微微收缩,眼眸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众人的皮囊,直接洞悉每个人心底最隐秘的想法。
目光扫过之处,群臣皆感觉像是被一道寒光划过,脊背发凉,不自觉地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生怕自己内心的一丝犹疑被他捕捉。
大殿内一片死寂,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宋濂,这位一向以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著称的老臣,此刻双唇紧闭,眉头紧锁,双手下意识地攥紧了朝笏。
他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低垂,盯着地面上的金砖,眼神中满是思索,脑海中思绪翻涌,权衡着朱橚这番变革的利弊,心中虽有诸多想法,却又在朱橚那威严的气势下有所顾忌。
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发朝堂的波澜,不得不谨慎思量。
其他官员见状,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有的用眼角余光偷偷瞥向宋濂,见这位平日里最敢直言的老臣都沉默不语,哪还敢有半点异动。
有的则微微低下头,将身子缩了缩,恨不得把自己藏进朝服里,生怕引起朱橚的注意,自讨没趣。
整个朝堂被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场变革的后续发展。
“我等领旨!”
殿下,今日新近提拔的年轻官员们听闻朱橚的话语,像是被点燃的火把,瞬间精神抖擞。他们整齐划一地向前迈出一步,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新生的白杨,充满朝气。
为首的一位年轻官员,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眼神中闪烁着炽热光芒,他率先发声,声音清脆而响亮,如同洪钟初鸣,在大殿内回响。
其余年轻官员紧随其后,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磅礴的声浪,声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能冲破这压抑的朝堂氛围,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新的希望与变革。
他们的声音中,既有对朱橚的敬仰与忠诚,也有对未来仕途的憧憬与期待,每个人都渴望在这场变革中一展身手,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年轻官员们那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领旨声中,老臣们却如霜打的茄子,神色各异。
他们的身子微微僵住,脸上的笑容略显僵硬,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这些老臣们,在以往的朝堂模式中浸淫多年,那些既定的规则与流程早已如同烙印,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如今朱橚突如其来的变革,就像一场暴风雨,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心中满是抵触与不适。
然而,皇威在上,他们又怎敢有丝毫违抗。
只见他们缓缓抬起双手,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朝服,动作迟缓而沉重,仿佛承载着多年的朝堂记忆与沉重的无奈。
随后,他们微微躬身,动作虽还算标准,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干练与利落,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神情,低垂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淡。
在躬身领旨的瞬间,他们的眉头不自觉地微微皱起,那几道皱纹里,藏着的是对往昔朝堂秩序的怀念,是对未知变革的担忧,更是对自身仕途的隐隐不安。
有不少老臣嘴唇微微抿起,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他们强行咽了回去。
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他们的内心却如翻涌的波涛,久久无法平息。
飞卢小说,飞要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