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成立农部、医部 (1/1)

“工部尚书宋明礼!”

朱橚视线落下,目光如炬,注视着殿下群臣。

“臣在!”

宋明礼听到传唤,迅速出列,身姿挺拔,神色恭敬,稳稳地站在大殿中央。

“朕命你负责修缮京城的水利设施,精心规划,合理安排,确保农田灌溉顺畅,百姓生活无忧,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可有丝毫疏忽!”

朱橚的声音温和了一些,但依然充满了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悠悠回荡。

“在京城周边建造粮仓,选址要谨慎,建造要坚固,储备足够的粮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确保百姓在危难时刻有粮可食!”朱橚微微点头,有条不紊地安排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民生的深切关切。

“微臣遵旨!”宋明礼沉声应下,语气坚定,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关乎着京城百姓的生计与安稳。

朱橚微微挺直脊背,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庄重地宣布:“朕决定,自今日起,成立农部与医部。农业乃国之根本,关乎百姓温饱,更关乎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医道则守护百姓安康,二者皆不可轻视。”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泛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大臣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毕竟,六部架构多年未变,如今新设两部,实在是出乎众人意料。

朱橚目光转向一位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朗声道:“赵丰年听旨!你在洪武年间便钻研农学,改良农耕之法,使得多地粮食增产,功绩显著。朕今任命你为农部尚书,望你不负朕望,带领农部,制定详实农事计划,将新培育的稻种、麦种推广至各地,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为大明根基添砖加瓦!”

赵丰年眼眶泛红,激动地跪地叩首:“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赵丰年出身农家,自幼便对农事有着浓厚兴趣,多年来游历四方,学习各地先进农耕技术,经他改良的农具和种植方法,让许多百姓受益,在农学领域声望颇高。

随后,朱橚又看向一位面容和蔼,身着素袍的中年男子,说道:“孙济民听旨!你医术精湛,曾在疫病横行时妙手回春,拯救无数百姓性命。朕任命你为医部尚书,负责统筹全国医事,培养良医,研制良方,守护百姓安康!”

孙济民神色庄重,跪地谢恩:“臣必当鞠躬尽瘁,为百姓健康效力!”

孙济民出身医学世家,自幼研习医术,对各类疑难杂症都有独到见解,其医德高尚,经常义诊施药,深受百姓爱戴。

“农部需尽快制定农事计划,精心策划,合理布局。在今年春耕时节,将新培育的稻种、麦种分发给各地百姓,让百姓早日受益!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我大明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若有百姓在农事上遇到困难,农部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派遣专业人员下乡,为百姓排忧解难,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朱橚目光中透露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与期待,仿佛已看到未来田野里一片丰收的盛景,那是他心中对大明美好未来的期许。

“医部要在各地广设医馆,培养更多良医,深入民间,为百姓诊治疾病。同时,加大对疫病的研究,未雨绸缪,一旦有疫情发生,务必迅速应对,将危害降到最低!”朱橚补充道,对医部的职责也做了详细规划。

“是,陛下!”赵丰年与孙济民领命,声音洪亮却又带着一丝紧张。

他们深知这两个新部门责任重大,关乎百姓的温饱与健康,使命光荣,每一项任务都不容有失。

朱橚这一连串的命令下达,老臣们对前面的权力分配、军事部署等安排还能理解,毕竟他们在官场沉浮多年,历经风雨,对此并不陌生。

可当听到新培育的稻种、麦种,以及新成立的农部、医部时,他们面露疑惑,眼中满是不解,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起来。

刘伯温作为朝中元老重臣,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心中的好奇再也按捺不住,他向前迈出一步,步伐沉稳有力,躬身行礼,动作优雅庄重。

“老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新培育的稻种、麦种与以往有何不同?对我大明的农事发展又有何益处呢?再者,这新设的农部、医部,具体将如何运作,还望陛下明示。”刘伯温声音低沉醇厚,带着一丝谦逊与敬畏,他的问题,也说出了众多大臣的心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