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话是在陈述事实,同时也多多少少有给朱棣洗白的嫌疑。
“你说的这话也有几分道理?
但天底下的事情包括人,实际上都有两面性,运用好了阳面,你就可以开创盛世。
反之,让他的阴面强盛,你就很有可能会被压制,会成为你的阻碍。
不管你是一家之主还是一个皇帝,皆是如此。
而运用之妙在于你的心在于你的境界,而不是简单的暴力。
他这样做,恐怕也为后世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从战争时代一路杀过来,内心十分强大,故此认可了朱标提出的问题,却并不认为他的处理方法是妥当的。
屋子里面再次陷入了寂静。
“那么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对朱允炆的处理如何,你们能不能够细细的讲一讲?”
朱标继续提出问题,朱由校就只能够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
“根据后世的史料记载。
他们当时攻进皇宫之后,皇宫已经着了大火,灭完火之后发现了三具尸体。
据说是建文帝,皇后马氏,太子朱文奎。但也有的人心存疑惑,认为那不过就是替身而已。
真正的建文帝很有可能,已经出家当了和尚云游海外。
后来太宗几次三番的派郑和出使西洋,据说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至于说最后找到还是没有找到,这就成了一个千古谜团了。
恐怕也只有他老人家才能够知道。”
朱由校的话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他脸上露出了一点笑容。
“我活着的时候,实际上就担心他的软弱。
没有想到他能够有这样的智慧,皇帝的位置说不要就不要了。
换成你们其他的人,恐怕你们都做不到这一点。
我估计你们会逃到其他的地方,让其他的王爷来勤王,是也不是?”
朱元璋做出了自己的猜想。
“太祖,您说的很对。
据史料记载,当时也有大臣给了建文帝这样的建议。
不过他并没有采纳,据说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由于老朱家人自己战火。
导致天底下百姓遭受战火,因此才选择这样一条道路。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善良。
他的大儿子朱文圭活了下来,后来被安置到了凤阳。
一直在那里开枝散叶,现在还有很多的儿孙在那边。
不过他们十分低调,很少听到他们的消息。”
朱由检说出了朱允文后代最终的结果。
这让朱标脸色稍稍的缓和了一些。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要还有儿孙能够延续香火,这就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了。
“看来四弟还是顾及了一些亲情,没有赶尽杀绝。”
朱标感慨的同时,发现朱由校和朱由检二人的表情并不是自然的。
带着些许的尴尬,又带着一点点的欲言又止。
他知道这其中还有隐情,因此问道。
“我看你二人表情复杂,这其中是不是还有隐情
事情也不像你们说的这么简单,如果是的话你们就尽管讲来。
放心,既然让你们讲,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更何况无情最是帝王家,帝王家庭的争斗,比任何的家庭都要残酷。
最后能够留得一条性命,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朱标轻轻的叹了口气,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孙子过的,恐怕并不是那么的愉快。
话说到这个份上。
就不能够再继续隐瞒了,朱由检只能够向上磕头,随后说到。
“您说的很对,朱文圭虽然活了下来。
但他被太宗下了严密的命令,不准出攻一步。
只能够在宫内进行活动,等到了五十多岁放出来的时候。
外面早已经是沧海桑田,很多东西他已经不认识了。
用民间的一句话说就是被关傻了。”
朱由检说完这些话之后,内心有一点点的后悔。
他认为自己说的这些话,有一点点的太过分,也有一点的太粗糙了。
可这个时候再想瘦回去也已经晚了。
朱标却并未放在心上,他点点头,对四弟的做法表示理解。
“不管怎么讲,他也是朱允文的后代。
朱棣活着的时候,也许可以靠他的威望,可以靠他的暴力手段,去镇压那些反派势力。
但他驾崩以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那些心心念念着朱允文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