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话,包括他的眼神,让朱载垕感受到一丝丝寒意。
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再拿出一些成绩来才行。
不然免不了又是一顿训斥,免不了又是一顿责罚。
思来想去,朱载垕决定把父皇抬出来,和他做一个前后比较。
这样的话也许先祖就能够满意一点。
打定主意之后,朱载垕慌忙说到。
“我登基时间不长,这三年里面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在处理先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
比如先帝在世时候,宫里面的太监达到了十万,我必须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全部打发了。
但也不能够一文钱不给他们,就让他们流落民间,如此朝廷脸面就荡然无存。
天下也会议论纷纷,甚至民心动荡。
同时处理一些政治弊端,比如严嵩当首府的时候,他收税就收的比较重,而且提前收好些年的税。
这对民心实际上是一个严重打击,我登基之后就退还了一些钱给百姓,从而安抚人心。
包括这些冤假错案的平反,我也是不遗余力的进行。
还有就是那些阿谀奉承之臣,将他们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
朱载垕本来以为自己说了这么一大堆。
太祖起码也会和颜悦色的夸奖自己一句。
哪怕说能够微微的点头,露一个笑容也可以。
然而他低着头讲述完了之后,周围却陷入了寂静,偷偷抬眼观看,发现朱元璋并无任何表情。
坐在那里就好像木偶一样,自己刚刚的话就好像没说过一样。
这让他有一点点慌张。
他绞尽脑汁,突然灵光一闪,继续说道。
“同时我也拆毁了父皇在位时候,修建的很多道观神坛。
抓捕了很多的方士。”
旁边的朱珝钧也发现,太祖好像对父皇政绩并不是满意。
现在父皇说到方士这件事情上,他觉得可以说一下方士的重要性,从而让父皇的政绩变得更加闪亮。
“想必几位先祖是知道的。
方士自从有了王朝之后,就开始游走于朝廷和民间。
他们利用自己的障眼术迷惑皇帝,蛊惑百姓,可以说是遗憾甚大。
当初的始皇帝正是见到了这一点,因此才来了一个焚书坑儒。
将那些妖言惑众的方士全部斩首,我父皇也是效仿始皇帝,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朱珝钧的话让朱载垕脸上露出了一点点笑容,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太能说了。
儿子反应也实在是太快了。
然而朱元璋的脸色却变得难看起来。
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让朱珝钧停止这种虚头巴脑的理论。
“对于这些虚头巴脑的文章,我并不是那么感兴趣。
我感兴趣是你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实事?
你所说的整顿吏治,根除政治弊端,这都是一个皇帝要做的。
更何况改朝换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你不搞定一些臣子的话,那么你又怎么可能树立自己的威望,有自己的班底呢?
你说是也不是。”
朱元璋眯着眼看着朱载垕这对父子,这让两个人有一点点心慌。
二人慌忙鞠躬表示自己受教,不过也没有进行辩解。
他们此时已经有一些了解朱元璋的性格,知道他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就是听着。
如果出言反驳的话,就会遭到重重的训斥。
“至于你所说的拆道观抓方士,我不太明白,这算哪门子证据?
神仙宗教这些东西,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笼络百姓,安稳百姓的一个工具。
毕竟一个神仙再能干,也不可能让天底下所有的百姓都过上富裕的日子,都成为地主。
还是会有穷苦的百姓,还是会有穷苦的人家,尤其是到了王朝后期。
土地兼并,贪官横行,百姓要是再没有一点点寄托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造反。
这样做岂不是拆我大明的台,自毁根基?”
朱元璋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稍稍的加重了一点。
吓得朱载垕心中颤抖,两腿一软,差点跪到地上。
不过最终他还是坚持住了,他是一个皇帝,该有的尊严和坚持还是有的。
而且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做错,慌忙辩解到。
“太祖,你老人家有所不知。
我父皇在世的时候,十分崇信道教,到了后面更是不理朝政,开始修仙问道。
同时又在民间大肆的修建道观,劳民伤财,百姓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