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帝国来说。
孩子,都意味着未来。
不过很快,老朱便不由得有些绝望了。
肉、蛋、奶。
这蛋、奶倒是还好说。
但是这个肉。
是寻常百姓家里说吃得起就能吃得起的吗?!
不过很快“东方某大国游子”的嘲讽消息便发了过来。
【大明也就是仗着有豆腐,早年间可以代替肉补充蛋白质,若是让倭寇也学会了点豆腐,怕是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倭寇怕是就要跟大明一边高了。】
豆腐对于中原一代的影响,几乎可以写成一部书。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豆腐作为寻常百姓几乎唯一的蛋白质来源。
而一般的副食品加工,其中的损耗都是惊人的,像是酿酒,十斤米若是酿成黄酒,只能得七到八斤,若是酿成高度烧酒,更是能到十斤粮一斤酒的损耗。
但是豆腐不一样。
一斤黄豆能点出五斤豆腐。
这几乎就是给中原的汉人量身定做的外挂!
匈奴人都需要养牛马才能获得蛋白质,汉人只需要种点的大豆就能获得匈奴人辛辛苦苦养一年才能获得的蛋白质。
而史料之上,汉文帝初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
差不多也就是不到两代人之后,就出现了霍去病这样的逆天存在,其中也不无豆腐的功劳。
看着面前的消息。
朱元璋的眉头登时便紧皱了起来。
还没等老朱做出决断。
一名贴身太监缓步走到了朱元璋跟刘伯温二人的面前。
“陛下,第一批出海的海商,已经把海况送回来了。”
话音刚落。
二人脸色陡然一变。
朱元璋也顾不得什么豆腐不豆腐了。
拉着刘伯温朝着武英殿的方向赶去。
……
金陵,刘伯温正在向朱元璋奏禀着各地海商派人送回来的消息。
随着大明的商船一次次出海。
这些海商的奏报也陆续传了回来。
“陛下,这浙闽两省的海商传回来消息了,今年的倭寇比往年强大了不少啊!”
“岭南两广一代,今年甚至都出现了相当多的倭寇,海商们奏请兵部加拨火铳。”
不过,此时朱元璋的心中却是疑窦丛生。
因为这些商贾的口径。
太统一了!
而且结果基本都是经过一番血战,损失惨重,堪堪取胜,船上的船员都是伤的伤,残的残。
字里行间透露着的意思无一例外。
都是暗示朝廷能不能再多拨点火器。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死死的盯着面前的一封封奏疏。
其中有两封甚至还沾着斑驳的血迹。
这有点太刻意了啊!
“这倭寇当真有这么大本事?咱这刚开了海,他们那边便加码了?”
就在朱元璋疑惑的时候。
李善长快步从殿外跑了进来。
“启奏陛下,出大事了!”
朱元璋登时便从龙椅上窜了起来。
赶忙问道
“何事?”
李善长拱手道
“启奏陛下,高丽、交趾、安南、琉球四国的奏疏全都到了,无一例外都是急奏!”
朱元璋紧张的问道
“国书上说啥?”
李善长咬牙切齿的说道
“国书上说了,自从大明上个月开海以来,海上的倭寇越来越多。”
“而且倭寇的装备也明显精良了不少,甚至其中还有不少的楼船。”
“三国海商毫无招架之力,恳请天朝出面,火速驰援啊!”
方才朱元璋还在怀疑大明海商的话,但是当这三国的国书送抵金陵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的疑虑彻底消失了。
这不是倭寇出动了!
还能是啥?!
朱元璋紧张的盯着李善长问道
“李先生,国书上还说了啥,他们摸没摸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细?”
李善长连连点头道
“说了。”
“高丽国书谨奏,此番进犯之倭寇,船高数十仗,兵精粮足,而且船上甚至还有战马。”
听到这里,整个大殿上所有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朱元璋也死死的盯着李善长问道
“还有呢?”
李善长叹息道
“据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