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
朱元璋已然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中原不过就是被鞑子霍霍了几代人。
怎么就一眨眼之间,就没落成了这幅模样。
“都愣着干啥!平日里不是都挺能说的吗?!”
“看看高丽、交趾送来的国书吧!那些倭寇都长成什么样了!”
徐达、李善长等人就站在朱元璋的面前。
此时也早已慌了手脚。
不就是让倭寇早捡到几颗种子吗?
倭寇这就一骑绝尘了?
而此时户部的几个账房,也仍在一旁“噼里啪啦”的敲着算盘。
见众人不做声,朱元璋快步走到了那几名账房的面前,高声问道
“咱问你们呢,让咱大明的孩子每天吃上俩鸡蛋,一杯奶,二斤豆腐朝廷需要花多少银子?”
那几名账房兀自低头道
“禀陛下,眼下只能大致估算。”
“我大明约有十六岁以下孩童一千五百余万。”
“今晨京师鸡蛋一文钱三个,故而仅鸡蛋一项,每日便需支出近五千两银子,折合一岁,朝廷需多开支一百九十万两银子。”
“豆腐的话,差不多每岁亦需采买一百二十万两。”
“牛奶,牛奶,禀陛下,我中原汉人,从未有过饮食牛奶习俗,此物皆需赴大漠采买,此一项,臣暂估,暂估每岁需耗白银三百万。”
“三项折合,每岁需多支六百一十万有余……”
听到这个数字,朱元璋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六百万两银子!
大明去年拢共才不过五百万两白银!
朝廷一年之岁入,只够天下的孩童喝一杯奶,吃口豆腐!
“你们平日里可是这么跟咱说的?!”
“这就是你们口口声声的洪武盛世吗?!”
朱元璋的咆哮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群臣顷刻之间便跪倒一片。
朱元璋料到了这件事情花钱,但是老朱打死也没想到。
让大明的孩子们每天吃个鸡蛋,喝口奶竟然都是这样的一件难事。
众臣之中,唯有李善长一人拱手道
“启奏陛下……自古以来,盛世便是如此啊……”
李善长话音刚落,朱元璋一脸迷茫的抬起头。
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先生,你说啥?咱没听清楚。”
李善长咬着牙,坚定的说道
“陛下,自古以来,太平盛世便是如此。”
“纵然是文景之治,文帝尽免天下田赋,天下百姓,也不过便是堪堪温饱耳。”
“武帝初时,董仲舒就曾有奏疏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徭役三十倍于古……”
听到李善长的话。
朱元璋彻底愣住了。
自老朱出生以来,他便生活在一个乱世之中。
关于太平盛世的描述,只存在于说书人跟自家长辈的口中。
对于所谓盛世,老朱的感触分外模糊。
但是老朱知道,既然天下人都向往盛世,那么盛世一定是天下人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
老朱起兵的那一天,老朱便在心中暗自起誓,若老天爷加天命于自己,自己定然要让天下人过上太平盛世的日子。
但是现在,李善长告诉自己。
所谓的太平盛世。
就是单纯的饿不死而已。
只此而已……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咬着牙看着李善长问道
“那你们这些夫子,平日里还总跟咱说什么太平盛世?!合着,饿不死就叫太平盛世了吗?!”
李善长低头不语。
是的。
在封建王朝里。
只要天下的百姓大多数不至于饿死。
从哪个方面来看。
这个王朝都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
朱元璋艰难的从大殿上爬起来,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刘伯温。
“刘先生,您告诉咱,太平盛世是什么?”
刘伯温的喉头动了动,最终却只得叹了口气。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陛下,天下百姓,莫不说所有人都不饿死,哪怕是只有大部分的百姓不至于饿死,遭了灾,朝廷能给他们每人拨出一碗稀粥,便是太平盛世了……”
及至此时。
朱元璋的脸上只剩下了一抹苦笑。
自己夙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