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5,那咱大明百姓还不起咋办? (1/2)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

一脸疑惑的看着苏泽问道

“咱大明的百姓已经富庶到这个地步了?但是咱看到的咋是百姓们混个温饱都难啊。”

又是书院。

又是医馆的。

这一套宅子没个几千两银子能打的住?

苏泽却不由得笑道:“老爷子,您错了,咱大明的百姓确实还没富裕到这个程度。”

“但是,没银子不会借吗?!”

“咱们可以找人借给他们银子啊!”

“百姓没钱,有钱的人可大大的有,他们手里的银子,那可是放在家里都要生霉的!正好借给这些百姓,咱们还可以中间抽一笔差价!”

老朱彻底傻了。

他是打死也没想到,这银子还能这么赚!

按照苏泽的想法。

提前抄底盘地,盖宅子,放贷。

就这么一件事,一块蛋糕。

苏泽整整吃了三次!

老朱的嘴唇不由得暗暗发青,有些迟疑的问道

“苏老弟,那你算没算,真的按照你这一套整下来,咱们大概能赚多少银子?”

苏泽低声道

“多了不敢说,十年之内至少十万万两白银!”

言及至此。

老朱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那琉璃坊的几百万两银子,苏泽都好像是赚了一点零花钱一样了。

最要命的是。

老朱知道,苏泽这压根就不是吹牛。

如果真的能按照苏泽的这些操作完成下来。

是真的能够赚到这么多银子的!

而且根据老朱的估计,最后实际赚到的银子,怕是只多不少!

不过很快,老朱便猛地回过神来。

这一切是何人买单?

不还是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震惊的看着苏泽问道

“苏老弟,你这跟戕害百姓有何区别?!最后这些银子,不还是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才能还上的债?”

朱元璋话音一落。

苏泽就好像是没听清一般,有些疑惑的问道

“老哥,话不能这么说,起码我这么干,于国于民还是大有好处的。”

“百姓们不在城外居住,那么地主便不敢肆意盘剥剩下的佃户,因为他们不种地,地主便真的找不到人种地了!地主反过来得求着佃户来自家田里耕种!”

“另外您想想,对于朝廷来说,这样一来,是不是也是大有裨益?”

朱元璋闻言一愣。

“关朝廷何事?”

苏泽笑盈盈的咂舌道

“老哥,您想啊,这些百姓们背了债,最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老朱脱口而出道

“自然是赶紧还债!”

苏泽微微颔首道

“然也!如此一来,只需要告诉他们出海可以赚到银子还债,您觉得这金陵的百姓会如何?”

“只需要告诉百姓们,只要灭了鞑靼,他们的债就可以还清,您觉得这些百姓又会如何?”

“朝廷只需要诱之以利,就可以让上下一心!平常年月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办到的事情,在这样上下同心的情况下,或许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办到!”

苏泽丝毫没有注意到。

面前的“老黄”已然被自己震傻在了原地。

苏泽的话却没有丝毫停止。

“如果只有一个人,两个人借这么多钱,那他们的债便是自己的。”

“但是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这么借钱,那么这些债,便是我大明的!便是今日之朝廷,向明日之朝廷借银子,分发给今日大明之臣民!”

“再说了,难道这些百姓不进城安家,难道他们就不用辛辛苦苦还债了吗?”

“难道他们在田间每年辛苦劳作,最后不用给地主交租?”

“起码进城,他们还能落下一套宅子吧?起码他们的孩子,读了更好的书,成了才吧?”

听到苏泽的话。

老朱已经被苏泽彻底震撼到了。

这是商人吗?

这是大才啊!

但凡是苏泽的脑子没用在经商做买卖上。

入朝拜相,那是真的有如探囊取物啊!

当年王安石若是有苏泽这个脑子。

他王安石何至于被收进《奸臣传》啊!

不过细细一琢磨苏泽的话。

老朱便察觉出了不对。

“不对,苏老弟,这能是一回事吗?那财主的田租一年才几个钱?充其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65,那咱大明百姓还不起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