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记住孟渊这个名字 (1/2)

御书房。

此时,孟渊完全没想到,老朱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

并且还与刘伯温、李善长这两个开国元勋商议起‘土地国有化’的事情来了。

甚至言谈间,还多有提到自己。

或许就连老朱都没想到,从某些事情上来说,他已经无法离开孟渊。

从他走后,孟渊就住在了御书房。

谁知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朝中所有大臣们,都是再次深深震撼起来。

淮西一党的人,都来到胡惟庸府上。

浙东党的人也有所动作。

他们两党今夜所谈论的话题,就只有一个。

这孟渊,究竟是神来历,具体有什么能力,居然能够值得陛下这般厚爱?

最终,他们也就只总结了四个字——高深莫测。

嗯,没错,如今一心想要求死的孟渊,在他们心里,就是一位高深莫测的人物。

直到翌日,当他们知道,皇帝又封孟渊为讲读官的那一刻。

便纷纷再一次陷入震撼当中。

“昨日还是新科状元,吏部给事中,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五品大吏了?”

“太不可思议!这孟渊,究竟什么来头啊?居然使陛下这般器重?”

“可恶,原本以为,这孟渊仕途,将止步于吏部给事中,可为什么,短短一夜之间,就又升官了?”

“我不服!不服为何状元是他,榜眼是我?不服为什么他能连连升官,我却只能待在翰林院里编修?难道...难道...我要向他一样,骂一遍皇帝?”

不少人都在心里产生想法。

这哪是要重用孟渊啊。

简直就是将他视为亲儿子一样看待了。

等等...亲儿子?这孟渊,好像无父无母吧?

嘶!细思极恐!

翌日,早朝。

朱元璋看向百官,缓缓开口道:

“经过咱昨日与新科状元孟渊商议,决定咱大明一朝,永不开启海禁。”

“后世子孙,如有敢违背者,当为欺师灭祖,天下共击之!”

既然老朱已经知道,一旦开启海禁,将会影响大明朝的国运。

而且,甚至还会有闭门造车的危险。

那他定然不能开启海禁!

不仅是他,就连后世子孙,更要以此为戒!

那番话一出,百官顿感困惑与惊奇,竟是左右窃窃私语嘀咕起来:

“昨日朝会的时候,陛下还说要开启海禁,怎么短短一日的功夫,就改变了主意?都是因为那孟渊?”

“这海禁一事,陛下与李相、胡相还有诚意伯商议良久才敲定下来,怎么因为孟渊的那一两句话,就改变主意了?”

“是啊,这事着实让人费解...”

“...”

至于百官的议论之声,朱元璋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倒是也能猜个大概。

于是,他便开口道:“昨日孟渊向朕说了一些开启海禁之后的弊端,朕认为很有道理。”

紧接着,他就将从孟渊那里听到的心声,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百官。

待话音落地后。

百官方才回过神来。

原来这孟渊为了让皇帝陛下打消开启海禁的念头,竟是做了如此充足的准备。

乍一听说得还头头是道。

仔细回味一番孟渊所言。

这一刻,所有人无不心怀震撼!

包括那些开国元勋们也是如此!

信国公汤和站在徐达身后,低声道:“怪不得那孟渊打了胡惟庸,陛下都不责罚,原来此人是有大才啊。”

徐达轻声应道:“我总有种预感,那孟渊的能耐远不止如此,否则,即使有那些才华,发生这么多事,上位不可能一点惩罚都不给。”

曹国公李文忠也是压低了声音说道:“等等看吧,不管怎么说,对国朝来说,孟渊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

“不开海禁,沿海一带的百姓,不至于会被断了生机。从这件事上来看,孟渊对大明,是有功劳的。”

徐达点头道:“这小子,令人感到震撼的地方,还真不少。是忠臣也是能臣,咱大明,就是得有一位这样的官吏才行。”

忽地,就在他们几人讨论孟渊期间,只见有名官吏,猛地一拍大腿,脱口而出道:“陛下,新科状元所言,有理啊!”

“若开启海禁,只怕我国朝百年之后,将会出现种种弊端。”

“臣赞同陛下决定,赞同孟渊所言!”

百官一听,纷纷皱起眉头。

谁这么不守礼仪,不知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三章 记住孟渊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