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朱樯:你们给我判一个流放北平交差得了! (1/2)

朱樯微微颔首。

“对!”

“我北平乃王化之地,百姓人人向善,我在北平捐了不少的道观、寺庙,寻常时候也会捐些香火钱。”

“百姓自然归心。”

铁铉瞠目结舌的看着朱樯问道

“就因为这个?”

朱樯似笑非笑的看着铁铉悠悠的说道

“就是因为这个!”

如果说方才赵六只是因为朱樯在大牢附近修了一所道观,便对朱樯如此敬重。

掐死铁铉也不信。

这干胥吏平日里干的都是什么勾当,铁铉焉能不知?

这帮人能有几个是善男信女?!

朱樯一脸无辜的看着铁铉道

“哦对,不止道观。”

“还有什么?!”

“还有寺庙。”

“你!”

铁铉死死的盯着远处的道观。

丝毫想不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朱樯则是在一旁笑道

“铁大人,莫慌,静心下来,听听经文,对你我也是大有好处的。”

心烦意乱的铁铉坐在一旁,哪里顾得上这个。

不过很快铁铉便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诵经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听着窗外若隐若现的“诵经声”。

铁铉猛地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对劲。

这是道家的哪本典籍?!

这tm分明就是《礼记》!

国子监监生出身的铁铉,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这几句话典出何故!

而后铁铉彻底明白过来这些道观,寺庙是做什么的了!

“朱樯,你!”

朱樯一脸迷茫的抬起头,看着铁铉问道

“我?我怎么了?”

铁铉咬着牙低吼道

“国朝铁律,胥吏之后,不得科举!”

自宋代起,意识到胥吏之害的朝廷,便将胥吏贬入了贱籍。

使其后代世代不得科举。

起码也要耕种三代人,才能脱籍!

朱樯随口道

“对啊,不科举,科举什么啊科举,你去问问赵六,他们家的孩子,哪有正经读书的,识字就可以了。”

“所以你修了道观,寺庙,让北平的胥吏之后可以读书科举!”

听到铁铉的质问。

朱樯登时便忍不住笑道

“铁大人怎的凭空诬人清白。”

“人家是出家人,出家了,就没有家了。”

“连家都没有,你谈什么祖籍啊。”

“出家人参加科举,那是天子圣明,欲使野无遗贤,铁大人欲抨天子乎?”

铁铉脸色有些发青,死死的盯着朱樯。

良久没有说出话来。

由于前元肆虐百年,其实整个中原的宗教势力在明初是完全混乱的。

像是明教、拜火教甚至是绿教,都随着前元时期大量迁入中原的色目人在中原盛行。

甚至老朱的开国功臣中像是冯胜等人,均是回人。

欲重现汉唐昔日旧法的老朱,在开国之初,只能是一边安抚诸教。

但是在暗地里却给汉唐之时的释、道两教大开绿灯。

这才将明教等教逐渐排挤出中原。

铁铉知道,朱樯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买通了道录司官吏,帮着北平胥吏之后脱籍读书,日后科举。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方才赵六管朱樯叫恩人了。

只要胥吏的孩子能读书,将来只要有一人得中功名。

他们整个家族便可以脱了这贱籍!

而在那之前,他们在衙门当差,收入也远甚于耕种。

既给了面子,又给了里子。

这不是恩人,又是什么?!

“铁大人,您跟涂大人来的匆忙,我也没功夫像是之前那几波钦差那般,准备些见面礼给各位交差。”

“这样吧,我把我自己送给您和涂大人。”

“给定一个流放宣府的罪名便是了。”

听到这里。

铁铉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流放宣府?!

宣府就在北平治下。

流放宣府,还不如直接流放回家呢!

“你妄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2,朱樯:你们给我判一个流放北平交差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