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浦面色凝重,愁云满面,自从朱祁钰挥师出征后,他就再也没露出过笑容。
其实,他也想振作精神,但在太上皇朱玉的阴影下,他实在难以展颜。
他的挚友、亲人以及一些同僚,都在那场土木堡之变中英勇捐躯。
那场灾难的根源,就是那个无能的皇帝胡乱指挥,甚至任命太监为战前指挥官。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们的惨败。
身为皇帝身边的元老级重臣,他深知朱祁钰和朱祁镇两兄弟的底细。在治国守成方面,两人或许半斤八两。
但若要论勇猛有为,能开疆拓土,他们显然远远不够格。
他们甚至可能成为历史上的败家子,太上皇的所作所为已符合败家子的所有特征。
因此,朱祁钰的能力也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当朱祁钰提出亲征时,他竭力反对。
但他的反对无济于事,朱祁钰根本听不进去。
他知道朱祁钰新君上任,一心想为皇兄报仇,想洗刷瓦剌给大明带来的耻辱。
但朱祁钰真的有这个能力吗?在杨浦心中,答案是否定的。朱祁钰出征后,他一直忧心忡忡。
他时常幻想朱祁钰被俘的情景,若真如此,大明将成为天下的笑柄。
他们这些臣子也无颜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若非大明需要他辅佐,他真想一死了之,至少能留住最后的尊严。
经过一个月的煎熬,他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边疆的信,由一名锦衣卫亲手送达。
这是皇帝的亲笔信,杨浦接信时心跳加速,生怕看到不祥之兆。
他颤抖着撕开信封,取出信笺,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杨公想必已是心急如焚了吧?您要保重身体,朕还需要您协助监国。您若倒下,朕该如何是好?”
“如今大明,除您之外,还有谁有此资格监国呢?”
开头几句充满调侃与关怀,让杨浦热泪盈眶,心也定了下来。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阅读,看到的并非战报,而是大捷的消息。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放下信件揉了揉眼,又重新看了一遍。
确信这不是梦,也不是眼花,而是真真切切的大捷。
“太好了!陛下,您看到了吗?您的儿子有出息了。”
杨浦激动得自言自语,仿佛在告诉明宣宗,他的儿子并非无能之辈。
土木堡之变后,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百姓们恨不得当面痛骂皇帝们是败家子、废物。
大臣们也因此感到颜面扫地,但现在一场大捷改变了皇帝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随之而来的是朱祁钰的圣旨,向天下宣告这一喜讯。圣旨首先在内阁发布。
原本还在议论朱祁钰能否力挽狂澜的大臣们看到诏书后都惊呆了。
因为之前没有一个人看好朱祁钰,更没人认为这次能战胜瓦剌。
他们原本以为朱祁钰能不被敌人俘虏就不错了。
更别说大捷了,只要他能活着回来就是大明的胜利。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大捷了而且是在出征后不久。
按照他们的预计大军能在十天内抵达战场就不错了。
可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了大捷的诏书。
他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却没想到一个月内就解决了战斗。
胜利者竟然是大明!
这次的诏书是由锦衣卫的副指挥使送来的无人敢质疑其真实性。
但还是有人不死心试图询问战场的真实情况。
“指挥使大人现在大明的损失如何?俘虏了多少敌人?”
副指挥使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自己所知的情况并表示不久将有一批俘虏被送来。
皇帝的意思是要他们狠狠折磨这些俘虏不要让他们太舒服。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疯狂的咆哮和欢呼声。
他们疯狂地敲打着桌子发泄着心中的喜悦。
自从太上皇御驾亲征以来这是他们听到的唯一好消息。
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让他们都在疯狂地发泄着心中的欢喜。
也没有人管他们因为所有人都在欢呼都在疯狂。
紧接着内阁立刻将皇帝的诏书发送出去并开始忙着写歌颂新皇的奏章。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朱祁钰的不是也没有人再谈论战争。
所有人都在庆祝大明的胜利。
消息一经传出全天下都为之震惊。
对于新皇登基百姓们原本是不知道的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