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霸秦、强汉、盛唐和烈明! (1/2)

朱雄英这番话的信息量就太大了!

居然拿朱棣和唐太宗作比较,也就是说朱棣在位时期的功绩,应该不会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多少,至少也算是差不多级别的存在!

可子嗣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李世民的确存在。

尤其是对太子李承乾的教育堪称失败的典型!

朱雄英这么说,难不成朱棣的儿子也要造反夺位?

还是说朱棣的儿子也学着李治那样,把自己的亲老子都给绿了?

但不管是哪一点,都是朱元璋所不能接受的!

“或许是因为得位不正的缘故,朱棣在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勤政的程度比较起皇爷爷您和我爹也是丝毫不差,无非也是想着证明他这个皇帝不比任何人差,甚至要更好!”

“事实上朱棣也的确做到了!”

“朱棣不光在永乐初年下令让姚广孝和解缙编纂了《永乐大典》,而且还顺利打下了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极大的扩展了大明的疆域!”

“也可以说,永乐时期的大明版图,也是整个大明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候!”

朱雄英开始讲述起了朱棣在位时期的一些功绩,言辞十分的中肯,也算是肯定了朱棣这位皇帝对于大明做出的贡献!

“老四居然还有这样的政绩!”

朱元璋和朱标都是一脸惊讶的神色,之前听到朱雄英拿朱棣和李世民作比较,两人多少还有些怀疑的态度。

但听到这里,突然又觉得朱棣这个皇帝当得还真不差了!

“永乐皇帝的政绩还不止这点!”

“永乐皇帝最被人熟知的政绩还有三个,第一个是迁都北平,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时代!”

朱雄英笑着说道。

“什么?老四把国都迁到北平去了?”

朱元璋闻言,心头也是一动。

北平当京都么?

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毕竟那里是曾经的元大都,而且距离漠北更近,应对北方战事也能及时得到消息,出兵更加迅速!

他曾经也让徐达考察过北平是否适合迁都,只可惜徐达回来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朱元璋觉得不吉利,就没有再考虑北平,而是把目光放在了西安府。

后来才有了朱标西巡。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标更是不由赞叹了一句,脸上带着一丝动容的神色。

“这算是后世之人对于迁都北平的肯定吧!”

“有明一朝,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后世之人常用一些词汇来形容各个朝代,比如霸秦、强汉、盛唐、烈明!”

“大明朝也是后世之人眼中最有骨气的一个王朝!”

朱雄英缓缓地点头说道。

“烈明!”

“好一个烈明!”

“要按照你这么说的话,老四包括他后人这一脉当皇帝,反而还干得不是那么差才对?”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询问道。

“只能说历史是相对的,如果让我来规划大明的未来,大明只会更好!”

朱雄英却是一脸自信地保证道。

“哈哈哈……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大孙子,咱相信你肯定能做到!”

“你回来了,以后也就没有老四那一脉什么事了!”

朱元璋闻言,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那剩下两个又是什么?”

朱标这时追问道。

“第二个就是郑和下西洋!”

“从永乐四年……”

“郑和下西洋的举措,不光让大明增加了对远海航行的经验,也让大明拥有了控制海陆的实力,说是当时世界的第一海军也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宣扬了大明国威,也算是实现了远海诸国都万邦来朝的盛景!”

朱雄英就开始介绍起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对于大明朝的意义。

朱元璋和朱标听得也是心潮澎湃,显然也没想到朱棣居然还有这样的功绩!

尤其是那个叫郑和的,居然只是一个太监!

“至于第三件,便是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了!”

“从永乐八年开始,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先后五次御驾亲征漠北,为大明北疆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几十年的基础,不过朱棣也死在了第五次北征回来的路上!”

朱雄英又把朱棣五征漠北的功绩给说了出来。

“五征漠北,这个老四一直在打仗么?”

“永乐二十二年,那时候老四至少也六十多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